第36章见面第2/3段
这些,薛酒都没有告诉元宵。他想,哪怕她母亲再不好,她也不会希望这些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
之后几天,薛酒开始着手调查华欣,而元宵也开始忙起了店铺的设计。
相对于大刀阔斧的装修,从摆设和细节处体现店铺的风格更适合她,因为这样会相对便宜很多。
她打算把店铺设计成温馨的居家风格,除了桌椅之外,还要额外挑选吊灯,不同颜色的桌布,样子可爱的杯垫,颜色亮丽的窗帘,甚至是各种绿植。
钱虽然会少花很多,但也让她变得忙碌起来。毕竟这些东西都需要她亲自去挑选。
每天穿行在不同的店铺里,有时候坐上一个小时的公交,就为了买几个毛线玩偶。
为了装饰店面,元宵觉得她已经用完了下半辈子的艺术细胞。
忙了大半个月下来,店面的整体的效果还可以,只是这样的风格更适合年轻的女孩子,她觉得自己可能需要挑选几种甜品作为店里的招牌。
厨房是最先装好的,因为之前房子租出去的时候厨房已经被改造好了,她只要把原来店铺的厨具原样搬过来就可以用了。
其实一楼的饭厅也装的差不多了,白天的时候饭厅里阳光充足,配上那些黄色绿色的小配饰,以及暖色系的桌布,和椅子上各色圆鼓鼓的靠垫,会让人觉得暖洋洋的。
晚上的时候打开吊灯,每桌上的吊灯都是不同样式的,偏黄的暖光也会让人觉得十分安心。
楼上元宵还没想好怎么装修,手上的钱也不太够,暂时就没有去管。
薛酒这些天似乎很忙,但他还抽空托人做了一块原木牌匾,上面用很幼稚的字体刻着“元家小食”四个字,据说是他小学时后留下的“真迹”。牌匾边角上还雕着零星的小花,倒是和店里的风格很般配。
听来送牌匾的师傅说,薛酒还试图落个款,但是被那位师傅拒绝了。
可能是为了照顾他的面子,不想他太丢人。
元宵要在这里开店,难免要和周围邻居打交道。
能在东山路这条街上开得起店的,都是有些身家的,他们也没觉得元宵一个人忙里忙外有什么不对,闲暇时还会跑过来跟她聊聊。
尤其隔壁裁缝铺子的大师傅老朱头,六十多岁的小老头,平时店铺交给儿子和徒弟们打理,他更喜欢坐在门口晒太阳。
见隔壁元宵开门后,就没事儿就在门口看两眼。
中午太阳正暖和,老朱头吃完午饭,眯着眼哼着小曲从自家裁缝铺里出来。
走到元宵的店门口,见店门敞开着,就习惯性的往里瞅一瞅。
元宵正好端着一盘黄澄澄的饭出来,老头眯着眼嗅了嗅,闻到了一股鲜香又熟悉的螃蟹的味道。
他这人就好海鲜,可惜后来老伴搞什么养生,很少在家里做这些。偶尔跟儿子出去吃饭,还要被儿子嘱咐海鲜寒凉,老人家不能多吃等等。
总之憋屈的很。
他也馋了有一段日子了,闻到这味儿就有点走不动了。
元宵才放下盘子,就见老头在门口眼巴巴往里瞅,忍不住笑道的字体刻着“元家小食”四个字,据说是他小学时后留下的“真迹”。牌匾边角上还雕着零星的小花,倒是和店里的风格很般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