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萧规曹随第1/3段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史记·曹相国世家》
就在齐王刘肥入京忙于自保之时,西汉首位相国萧何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萧何自从跟随刘邦起兵以来,常年坐镇后方,不仅确保了刘邦后方的稳定,而且为前线军队源源不断提供补给,尤其是“荥阳对峙”时期,由于刘邦多次独身而逃,坐镇关中的萧何不得不多次征调关中兵力来补充前线,以至于后来甚至不得不抽调老弱少年从军,正是凭借着萧何的不断输血,刘邦才在正面战场顶住了项羽,最终等到了扭转战略局势的那一天。
西汉立国以后,又因叛乱频发,刘邦长期领兵在外,萧何则留守关中稳定后方,对于西汉初期的政局稳定功不可没。正因如此,刘邦在平定功臣功劳时,将萧何定为了功臣第一。
不过,也正是由于萧何长期坐镇治理后方,将关中地区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得关中百姓的拥戴,以致刘邦都不得不对其予以防范,唯恐哪天后院起火,即使萧何采用自污的方式化解猜忌,但也仅仅只是保住了性命,刘邦为了打压相权,还是寻了个借口将萧何下狱,并给其加上了刑具。
虽然仅被囚禁了数天,但对于年事已高的萧何来说,牢狱的环境本就是个不小的折磨,更何况还要全身佩戴刑具,以至于萧何出狱时甚至连路都快走不动了,此后身体便一直不好,最终在刘邦去世两年后,就此一病不起。
对于这位曾经辅佐自己坐镇关中,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稳定操劳了一辈子的长者,惠帝刘盈内心深处充满了敬意,虽然他早已不理政务,但当得知萧何病危后,刘盈还是像吕后和大臣们一样,亲自前往萧何府中探望。
刘盈坐在萧何的病榻旁,握着萧何的手,在嘱咐萧何安心养病之余,又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见到萧何因病难以言语,刘盈便又问道,“齐相曹参如何?”
刘盈与吕后虽为母子,且刘盈太子之位的稳固吕后居功至伟,但由于刘盈即位以来,吕后始终牢牢掌握着内廷和外廷大权,再加上吕后残杀戚夫人母子,母子二人如今的关系十分紧张。
刘盈有心重整朝政,收回朝政大权,奈何由于刘邦晚年有意让吕后插手朝政,再加上吕后自易储事件以来长期拉拢朝中官员,导致以朝中大量官员皆为吕氏一党,刘盈根本无力对抗,而这也是其长期怠政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萧何病重,正是朝廷权力更迭的关键时刻,刘盈认为这正是自己夺取权力的良机,他又岂肯放过,因而试图利用改换丞相的机会来争夺外廷的控制权。
刘邦在评定功臣功劳时,曹参被定为功臣第二,虽然略逊于萧何,但实为武将功臣第一,其资历、地位和声望较之萧何毫不逊色,而通过齐王刘肥进行侧面了解,曹参虽为武将出身,但他的治国才能同样极为出众。
担任齐相之后,曹参自知自己理政能力有限,便将齐国的乡贤、读书人都召集起来,询问他们安抚百姓、治理封国的方法,然而数以百计的贤者、儒生,因为见解不同,面对询问众说纷纭,一时间难有定论。
西汉立国之后,刘邦在陆贾等人的建议下,主张以道家的黄老思想治国,采用“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齐地儒生却多崇尚儒家思想,与朝廷的方略并不相符,因此听了众人的建议,曹参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后来,曹参得知胶西有位盖公精研黄老学说,与朝廷的治国方略相符,便派人携重礼将其请来,向其请教治国之法,盖公表示治理国家贵在清静无为,让百姓们自行安定,不要过分干涉,曹参于是让出自己办公的正厅,让盖公住在里面。同时,曹参又招募蒯通等人作为幕僚,辅佐自己治理齐国。
曹参担任齐相九年,在他的治理下,齐国局势安定,百姓生活日历、地位和声望较之萧何毫不逊色,而通过齐王刘肥进行侧面了解,曹参虽为武将出身,但他的治国才能同样极为出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