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回去干饭!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吃完早餐,江林山和方云诗扛着锄头上山。

  村里现在兵荒马乱,官方连夜派出军警看守仓库,天一亮,就有盖着大印的通知单送进了每家每户。

  通知单要求村民自留的长乐一号玉米,只能自己种植,专利权在省农科院和育种人手上,不得出售给海外组织或个人。

  村民们一脸懵,这个种子他们当然留了,这是下意识的动作,产量这么高的品种,不可能不留种。

  一部分他们直接煮了吃,原因是吃了之后都觉得身体变利索了。

  其次是因为,太好吃了。

  村民们签字后,也就没当回事了。

  因为哪怕是神农空间出来的品种,在外面的环境中多代种植以后,基因性状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导致作物病虫害变多和大规模减产。

  这也是原种(亲本种子)那么重要的原因。

  目前只有省农科院获得过原种。

  另外就是江林山了,他可以在神农空间中源源不断的培育原种。

  由省农科出面的交易细节也被严格保密。

  村民们只知道江林山的临时仓库忙个不停,一整天都有卡车进进出出。

  让人不禁担心小小的村道是否承受得起货车的碾压。

  江林山两人在山里找了个地方,举着锄头开荒。

  现在天气转冷,山上的草本植物大都变得枯黄,只有绿油油的牧草和一些常绿植物没多大变化。

  江林山通过神农之力,催生了一小批滋香米和血髓果。

  除了在空间种植的50亩外,还留了一些,还没来得及测试真实功效。

  不过,通过滋香米的植株判断,这种稻米的产量也不低,目测不低于2000公斤每亩。

  空间介绍的“耗地力”也不是说说而已,催生这种稻米,消耗的神农之力达到了长乐一号的三倍。

  成熟时间150天,中规中矩,并没有长乐一号那么逆天。

  但是,这玩意长得也不矮,株高达到了惊人的2.5米。

  毫无疑问,只要滋香米一经面世。

  禾下乘凉,再也不是梦想了。

  说起稻米,有历史记载以来,华夏是最先培育的主粮作物,这个没有多大争议。

  但古代的产量并不高,亩产在一百到二百公斤之间。

  在北宋引入占城稻之后,最终在南方大规模普及开来。

  经过人类上万年的培育历史,通过现代农业,通过杂交水稻,亩产量才突破1300多公斤,这还是实验田数据。

  关于水稻,华夏有太多可以说的故事。

  水稻并不简单。

  自基因技术发展以来,人们以为越高等的生物,基因就越复杂。

  人是高等生物,基因数量肯定高于水稻这种禾本植物太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水稻的基因居然比人类的基因还要复杂。

  其基因数量竟然是人类的一倍以上,数据出来后,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

  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造就了这个瑰丽的星球,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在浩如烟海的基因中,人们无法确定单个基因表达的具体性状。

  所以也就很难通过人工编辑的方法去改良某种作物。

  当前的主流仍然是通过选种、育种、杂交等手段优化口感和产量。

  甚至有时候需要在口感和产量上做妥协。

  但是不管怎样,作为南稻北麦之一的主粮,水稻在华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江林山取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