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通敌案(下)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什么名声,什么规矩,什么臣子本份,哪里比得上实实在在的银两?

  若是能够在\"卸任\"之前,为户部多筹措些银两,哪怕是年关之后便\"致仕回乡\",他也心甘情愿。

  \"唔,\"见户部尚书李汝华可怜巴巴的模样,朱由校心中也是有些不忍,转头看向身旁的锦衣卫指挥使。

  事实上,他之所以在以雷霆手段解决了京师勋贵,且边镇或有异动的情况下仍不收敛,近乎于执拗般的想要解决张家口堡晋商,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有感于朝廷财政枯竭。

  而这些身价不菲的晋商们,恰好能够为朝廷枯竭的财政注入一抹生机。

  \"禀陛下,\"见朱由校的目光望来,身着斗牛服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便上前一步,在暖阁内诸多文官的注视下抱拳道:\"锦衣卫自张家口堡八家不法晋商的府邸中共搜查出白银七百余万两,上好良田一万两千亩,宣府镇各地商铺地契及古董字画若干。\"

  \"另有女真建奴的两百余万两白条..\"

  哗!

  未等锦衣卫指挥使将话说完,暖阁内便是哗然一片,包括内阁首辅方从哲在内的三位阁臣以及兵部尚书王在晋等人均是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盯着侃侃而谈的骆思恭。

  大明财政在经过万历初年张居正\"一条鞭法\"的改革之后,曾一度呈现中兴之象,但随着张居正的撒手人寰,以及万历皇帝的\"苛政\",大明每年在抛去留于地方的\"秋粮\"以及地方驻军日常所需,仅有四五百万白银被押送入京,充入户部。

  换句话说,大明每年的税收在抛去地方日常所需之后,可供中枢花费的税银仅有四百余万两。

  可现如今,锦衣卫竟是通过抄家,自张家口堡的晋商家中抄得白银七百余万两?这岂不是相当于朝廷财政一年半的结余?

  \"陛下,\"财帛动人心,如此恐怖的数字,令内阁首辅方从哲都有些坐不住了,下意识准备起身,向案牍后的天子进言。

  朝廷如今百废俱兴,正是用钱的时候呐!

  未等首辅将话说完,朱由校便是伸手将其打断,言简意赅的说道:\"内帑留下一百万,剩下的都交由户部。\"

  深知如今大明处境的朱由校,并没有在这笔钱粮的归属上做太多犹豫,直接在暖阁诸臣惊喜的眼神中将其中的绝大部分留给了户部。

  事实上,朱由校也知晓大明如今贪腐成风,行政效率极为低下,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或许可以通过雷霆手段,将注入张家口堡晋商这等蛀虫直接解决,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大明持续了百余年甚至两百年的\"旧疾\"治愈。

  \"陛下英明。\"

  只片刻的功夫,人满为患的暖阁内便是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山呼声,暖阁内如冰雪般冷凝的气氛瞬间消融。

  但案牍的年轻天子仅仅是在几炷香之后,便缓缓隐去了嘴角的笑容,转而朝着辽东所在的方向望去。

  相比较如日中天的建州女真,这些数典忘祖的晋商们实在是不值一提,他真正要对付的敌人还在辽东虎视眈眈。

  建奴这头蠢蠢欲动的野兽,估计已然等不及要露出爪牙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