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赵匡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平楼中,寅时刚过,天色如墨。

  过了子时,就是显德七年的大年初二了,汴京城已经酣酣入睡,深巷之中,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还未来得及传开,就迅速淹没在料峭的冬寒中。

  二楼雅间,热闹褪去,只剩下赵匡胤一人,虽然经过半宿的推杯换盏,他却毫无醉意,仍手握酒壶自斟自饮。

  面前,摆放着一副十分完整的鲤鱼骨架,从头至尾,所有的肉都被细细地剔下,又长又硬的刺在烛光下,微微泛着寒光。

  此刻,赵匡胤的情绪复杂,脑海中不断浮现一幕幕人生过往,从出身将门的“赵香孩”,到驯服烈马的青葱少年,嫉恶如仇、惹尽麻烦,期间也曾受人冷落、人生失意,更能奋起抗争、浴血沙场,就这样一路成长、南征北战,人的心境不断变化,抱负也不断提升,如今而立之年又三,他已经接触到一个帝国的权力中心,只要再向前一步……

  一仰脖,赵匡胤将壶中酒干尽!

  男子汉大丈夫,岂能久居人下?千百年来,一条用无数人命铸就的真理,通往至高权力的道路,必然是充满血腥与残忍,必然是拥挤与孤独的!

  当然,历史大部分是猜测。即便以上帝视角去观察与分析,也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赵匡胤此时的心境,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面对伸手可得、近在咫尺的皇权,没有人能够抵挡住诱惑。或许在某一个时刻,赵匡胤内心会柔软一些,他想到了与周世宗郭荣的肝胆相照,想到了自己与“义社十兄弟”的亲密无间,想到与众将士的同仇敌忾。然而,很快他的雄心壮志就会压住这些柔软的情愫,他想到的,更多则是万里江山、天下一统。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曹孟德所言极是!”赵匡胤略有醉态,缓步走到二楼的窗前。

  不知何时,天地之间已经飘起鹅毛大雪,庞大的汴梁城一片银装素裹,雪莹光灿、北风呼啸,很容易让人联想“山河破碎”“黎民多艰”的诗句。赵匡胤伸手接过一片雪花,在手心的温度烘烤下,转瞬就变成了冰冷的水珠。

  “鲤鱼,李煜,哼,江南此时,应该还是一片春色盎然吧!”

  跟随郭荣攻打南唐,算是自己发迹的起点。

  公元955年,周军在攻克后蜀秦州、阶州、成州、凤州四地之后,挥师南下,开始战况不利,郭荣决定亲征,赵匡胤幸运地被选中担任前锋,先后攻破皇甫晖、姚凤,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在六合之地击败李景达,扬州被收入囊中,更是斩杀唐军一万多人。战局结束之后,赵匡胤被提升为定国军节度使,同时担任殿前都指挥使。

  由于在征讨南唐战役中的优秀表现,第三次“周唐战争”中,郭荣直接破格封赵匡胤为检校太保,同时保留了殿前都指挥使的职务,也正因为这一场持久战争,让他牢牢掌控中八营禁军(一营五百人),三征南唐,夺得江南十四州之后,郭荣又封赵匡胤为水陆都部署,自此,他成为后周军队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与张永德、符彦卿、李重进、李筠等人不相上下。

  做人要有始有终,既然以南唐发迹,就要彻底灭掉南唐,成就大业。

  想到这里,赵匡胤不经意或“本能地”露出一个笑容,南唐?李煜?听说这个李六郎已经成为太子,行使监国之职,蝼蚁而已,待我坐上那个位置,第一个就灭掉你。

  “咚咚咚!”

  思绪无序之时,楼板上传来阵阵脚步,听上去,像是在一边走、一边跺脚,抖落身上的积雪。

  赵匡胤关上窗户,回头之时,见石守信已经去而复返,身后还跟着一个人,正是自己的二弟赵匡义。

  “大哥,人已送走。”

  石守信口中的“人已送走”,自然是指赴宴的众人。

  赵匡胤没有接话茬,而是直接问到:“匡义,你怎么来了?”

  扔掉斗篷,赵匡义露出脸来,面如冠玉、五官英俊,单看肤色,很难想象他是一名沙场宿将,更像是一个读书人,身姿挺拔,相较赵匡胤也不差,只是眉眼有些凶恶,似乎总用眼角去乜人,笑起来也给人一种假惺惺的感觉。

  “自然是来给大南唐,成就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