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士子闹事(1)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佛教讲:凡所种种,必有因果。

  朱由校这三位自小接受皇家教育的三位皇叔,也并非一事无成。在经过短暂的思想准备之后 三位王爷欣然接受自己大侄子给自己安排的工作。兴冲冲的赶往国子监和翰林院任职。

  作为大明朝最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翰林院里面是极为无趣的。在这里所有人都是人中龙凤,都是一科的状元魁首。可即便是这样,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只是在里面安安静静的修书,撰书,读书。也因此这翰林院对于整天习惯自由自在的三位王爷来说也是格外的压抑。

  相比之下三位王爷则是更喜欢国子监那样一个热闹而又舒适的环境。

  国子监这一机构始设立于隋炀帝杨广,要是讨论起来更早则是来源于魏晋时期的国子学。很多时候国子监也被人混称为太学。乃是中国古代最高的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尽管到了明清时期,国子监的生员来源也更加复杂。有蒙荫,也有花钱进来的。可尽管水平日益参差不齐,但这所历经千年的机构其重要性依然不减。在这里读书的年轻人对于大明朝来说丝毫不弱于翰林院,这些都是大明朝储备的进士,都是大明朝的未来之星。

  明朝的国子监延续前代。或者说这个机构从诞生以来基本上都没变过。在明朝国子监的学生们和前代一样,主要读《四书》和《五经》。但是在明朝儒学已经初显僵化,为了进一步宣扬儒家文化,大明朝的这些学生们还有读上朱子语录文章组成的《性理大全》。

  也正因如此,在这座古老的建筑群中除了屹立在最中间的孔夫子牌坊旁,更多了一个朱熹的位置。

  酒足饭饱思淫欲,饥寒交迫起盗心。

  大明朝的士子们们在这国子监读书,他们的任务也只有读书。读书就是他们的唯一任务。这也是朝廷对于这些士子的唯一要求。在这里读书除了获得一定的免税政策,他们更能获得丰厚的补助。以至于有不少的老秀才,倾尽一生都只是在这里读书。

  开明的政治社会也使得人的思想日益开明起来。大明朝的这群读书人一样,国子监就是文官最后的壁垒,他们整天在这里整天谈天说地,他们整天在这高谈阔论。自诩为靠着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们,怎么会允许皇家的势力插足自己人才培养的基地。

  所以这样一则消息在经过人为的放大之后,顷刻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在朱由校另一位“帝师”,迂腐的吴宗达的带领下,三位王爷兴高采烈的的走进了这座大明朝的最高学府。只是一进来这几位王爷彻底的傻了眼。

  “我们要见皇上!我们要大儒来教导我们读书!”

  朱常浩和吴宗达等四人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无不感到一种错愕和惊恐。

  而国子监的后山上,此刻的山顶正藏着几个人无比熟悉的影。畏畏缩缩的在偷窥这国子监里面的一举一动。而站在最前面的赫然便是孙居相。

  人群鼎沸,躁动和不安立刻弥漫着吴宗达几人。他无力的拽这一个又一个想要往外走的青年,只是这群已经躁动起来的士子们,没人会理会眼前这个老头的哀求。在他们看来此刻他们所做的是无比正确的事情。

  “不好!快!快报告给皇上!”

  看着这一个个士子快速的往着外面走去。吴宗达无奈而又彷徨的大声喊道。入仕多年,也读书多年。他对这一切太清楚了,他自然也知道这样一群人冲出去所产生的后果。

  “不!吴大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追回这些个士子们,这件事可大可小你吴大人应该明白。只是本王不明白,本王也更想不通!为什么我们三位一来就搞出这样的事情!吴大和吴宗达等四人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无不感到一种错愕和惊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