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攻克太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双方兵士的尸体遍布整个城墙,当然,明军兵士要远远少于贼军的。

  杨奇等人骑着高头大马,缓缓地从城门而入,看着这遍布的尸首,作为长期征战在外的将军,杨奇亦是心叹一口气,当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远处,厮杀刀剑声,依然不绝于耳,那是大军在清剿剩余的残军。

  “诸位,拿下太原,取整个山西犹如囊中取物,让咱们向皇上报捷吧。”

  说完,带头向刘芳亮的防御使府行去。

  随着刘芳亮的出城,大战亦是接近尾声,城内虽还残留不少贼军,但在明军清剿下,逐渐被一一消灭。

  ......

  京城,西暖阁。

  朱由检此时正拿着一份奏折奋笔疾书,内阁刚刚递交的一份军事改革条阵。

  明朝自朱元璋立国后,改革了元朝军事制度,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中央设大都督府。后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

  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

  而卫所实行屯田制度。按规定,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征粮,朝廷为其取名为军户,而一旦成为军户,则万世不能改变,子孙都要应军差,充军伍。

  有明一代,对军户的管理极为严格,没有皇帝的特旨宽恩,军户人丁无法摆脱军差。

  而到了明中期以后,由于大批屯田被豪绅、将校侵占,商屯亦因“开中法”遭破坏而废弛,军卒又无法从事其他生产,生活无着而大批逃亡,卫所制逐渐崩溃。

  而明朝对此也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为保卫京师,朝廷也曾派官四出募兵以应急,大规模推行募兵制,募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

  大凡战斗力较强的军队都由招募而来,如抗倭名将戚继光之“戚家军”,俞大猷之“俞家军”等。

  但是,实行募兵制,养兵耗费大,募兵愈众,国库日绌,于是频繁地向民众勒索,激化了阶级矛盾。

  到了崇祯年间,屯田被进一步侵占,卫所兵更是逐渐变成了将校的私人佃户,军备废弛,卫所的战斗力几近于无,募兵则因国库空虚,无法发饷,至朱由检这里,募集之兵训练废弛,战斗力更加羸弱,这也就是建奴能屡次叩关的主要原因。

  为彻底解决军户生活、军队兵卒来源及朝廷负担等问题,朱由检决定就此废除卫所制,大明武装力量统一只有一种制度,那就是采用募兵制。

  在各地废除卫所,军队不在划分京军和地方军,改称为野战军和守卫军。

  野战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跨区域作战任务和机动作战等任务;守卫军则承担辅助作战、戍边和各地守备等任务,一般不会到所辖区域外作战。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