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抵达欧洲第1/2段
翻译周同今年28岁,一毕业就进了外交部,虽然这是第一次出国,但是知识功底扎实。
在天津港上船后,一路上跟胡杨林他们聊一些欧洲趣闻,另外就是督促四个人学外语。
在各国特使的催促下,出发仓促,学习时间太短,四个人随身带着一本词典,磕磕绊绊的死记硬背。
煤球不耐烦听他们念鸟语,想跑去甲板上安静的角落晒太阳。
胡杨林坐在躺椅上,手捧着砖头厚的词典,硬是把它拘在身边。
“你也得学,去了外面,听不懂别人说话,把你卖了都不知道。”
煤球不敢走开,只好趴在船板上,下巴垫着两只爪子,眯着眼睛假装听课。
北方的五月,天气不凉不暖,帆船在蓝天白云下缓缓航行,海风习习,吹的人不想睁眼。
词典盖在脸上,胡杨林和煤球的呼噜声此起彼伏。
出了渤海湾,虽然台风没起,但是风浪还是有一些。
煤球有点晕船,整天没精打采的,面对平时最爱的牛肉也没了胃口。
船到南洋,在藩属国的码头歇了两天,煤球才恢复了过来,再次上船又开始精神抖擞。
刚上船时,周同和各国特使、船员,遇见煤球还有些心惊胆战,现在熟悉了,知道它是个好脾性,瞅见机会就要撸两把。
撸猫似乎是人类的本能,撸这样的大猫更有成就感,每每得手的特使和船员,乐得像个孩子。
阿拉伯海沿岸有帝国的领地,船在这里靠岸,休整了一天。
这一片地盘,是太祖皇帝当年跟奥斯曼帝国做过一场,硬生生抢下来的。
崔浩三人指点江山、高谈阔论,虽然不明白为啥要抢这片沙漠,但是不妨碍他们遥想当年,恨不能投身这场轰轰烈烈的战斗。
只有胡杨林知道,这片沙子下面都是石油,只是现在没开发而已。
船过苏伊士运河,他们感觉好像出国了,又似乎没出,这一路上都有帝国的领土,靠岸的码头上多是华人,管理运河的工作人员也是同胞。
为了修这条运河,帝国先是帮助埃及从奥斯曼独立,又出钱出设备开挖,两国共同持有股份,帝国占七成。
不过帝国会逐步减少持股,一百年后,两国各占五成。
据说当年英法两国也想来掺一脚,还派舰队在埃及沿岸耀武扬威,被帝国的地中海舰队犁了一遍,随后就老实了。
帆船航行了一个多月,崔浩三人一心想看大洋马,沿途多是华国面孔,心里不免有些失望。
现在船进地中海,三人打起精神,对金发碧眼的异国情调充满了憧憬。
按照国内的安排,他们第一站是罗马的教皇国,清查完毕后,再跟随教廷人员巡视欧洲。
沿途与各国接洽以及战斗,跟五人小队无关,他们做好自保工作即可。
按照正常的世界轨迹,18世纪,中、东欧的一些小国,还处于奥斯曼帝国治下。
像是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地都是如此。
&emsp的地中海舰队犁了一遍,随后就老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