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素手造厨珍馐宴 奇案连环祸心藏(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的祭祀三河,以赭黄涂身,不着寸缕,沐浴圣河河水,提壶灌顶,分享散落的瑶池琼浆,祈太平长生。</p><p>这个节日在天竺称为提壶节,汉译经师则因其习俗译为无遮大会。</p><p>虽然样板已经找好了,但是规矩还是无法照抄。</p><p>时之华夏摆脱茹毛饮血,穴居露体的生活习惯已逾千年,国民崇礼教,知羞耻。</p><p>尤其是当今魏王,非常反对有伤风化的祭祀风俗。</p><p>这无遮大会的无遮断然是不能原样照抄的了。</p><p>于是李冲便在文字上作文章,以不设门槛,来者皆是客的儒家文化阐释无遮,确定了布施天下,普惠众生的基调。</p><p>随后再将沐浴提壶,改为泼水祈福。</p><p>水在华夏文化中,有财源的美好寓意,</p><p>泼水祈福既保留了天竺共沐圣水的祈祷习俗,又有助于让华夏子民理解并接受。</p><p>李冲出自陇西李氏,不但深受老子化胡说的影响,更是道家仪典的资深专家。</p><p>天竺无遮大会俗仪过简,其中的许多细节缺失,</p><p>想要移植中土就需要用中原文化以及道家原本的祭祀风俗加以融合改良。</p><p>本来完全是浴水祈福的无遮大会,就这样在中土开出新花,变成了水陆并进的无遮道场,</p><p>高冠华服,礼乐章典,一应雅趣,盖无所缺。</p><p>一切舶来物皆加持中华特色,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就是文化包容性的最佳体现。</p><p>》》》》》敲黑板世间《《《《《</p><p>关于无遮大会的出典,虽然有一些国内神秘力量不断粉饰,但是其出典确实是“无遮”,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记载,文中并没有不实描述。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丢人的,因为经过华夏改良后的北传佛教水陆无遮大会很高大上的仪式。这一套后来被萧衍同学学去了,中国史书中有关无遮大会最早的记载,就是萧衍同学张罗的。我们只是借用李冲,讲了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p><p>本节提道的鲜卑八大外姓贵族,又称勋臣八姓,就是元宏第一次易俗时列入汉化大名单的八大世家: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兰(贺)、独孤(刘)、贺楼(楼)、勿忸于(于)、纥奚(嵇)、尉迟(尉)八姓。</p><p>点完这两笔,我们开始讲本节的重点,西瓜和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考。</p><p>前两章我们曾经提到庆云在席上吃寒瓜,寒瓜就是古代对西瓜的一种称呼。关于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西方公证说法是公元十世纪契丹人自西域传入中国的。李时珍先生又说了:“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李先生的强项是尝百草辨当世之物,真的不擅长考古。对于物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