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〇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 生死枯荣皆是缘(下)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其中,凿齿是南方蛮王,这记载于《山海经》: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又:

  有人曰凿齿,羿杀之。

  南人仍敬凿齿,汉晋襄阳,有名士习凿齿,以其为名。

  畴华,也是华南某处湖泊。可能为云梦褪行所遗小泽,于襄阳世族信仰可相互印证。

  凶水在北。卢植的学生高诱曾为《淮南子》原文做注,说北狄之地有凶水。

  高诱与淮南子同是汉人,时代仿佛,这条注解的分量很重。因此以九原比之。

  羚羊角攻金刚石,这一则典故出自《资治通鉴》,经常被各种剧本引用,已经不足为奇。

  这里借用来,加上暅之还箭的一则小故事,其实是为了启发我们在考古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许多所谓千古之谜,其实都是一些狗屁倒灶的小巧合所致。

  由于接下来要讲尧舜故事,那么就有必要再捋一下上古水文。

  前文笔者有说整个华北平原都是黄河冲击平原,今日的黄河下游曾经一片滩涂。许多读者提出了异议,甚至激烈的反驳意见,认为这些猜测毫无根据。

  那么我们就说一些更加科学的讲法。

  在地质学上,通过对比化石沉积,我们发现地球表面在末次冰川后也曾经有过几次大规模的海侵和海退。

  所谓海侵,就是海平面上涨,大片陆地被淹没。

  与之相反,海退,就是海平面下降,大量亚特兰蒂斯纷纷露出水面。

  关于海侵的研究,是十分客观的,因为生物化石不会说谎。

  在最近的十万年里,曾经发生过以星轮虫、假轮虫和卷转虫化石为主要标志的三次海侵。

  这三种海洋虫类都是对应年代的标志性海洋生物。因此海侵的范围,是非常容易标定并确认的。

  其中最后一次,卷转虫海侵,发生在1.1万年后,于6000年前达到巅峰,海平面比今日高出约12米。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直观点说,今日的河南湖北大部,当时都是一片汪洋(参考彩蛋章)。

  6000年远不远?上溯三皇五帝,正其时也。

  所以为什么笔者说帝尧的治国范围就到太行东麓,再往东就是一片荒芜?

  为什么山东地区在先秦史中一直被称作东夷?

  我们结合最后一次海侵来理解,就不那么烧脑了。

  那些急于将三皇五帝时期故事与山东对标的学者,也可以关注一下相关的地质学知识,看看当时的地理水文是否支撑得起某些莫须有的考证。

  然后我们再去问愚公开太行,如何倒土渤海?精卫填海的海退是否存在?

  自6000年前以降,海平面就在不断倒退。中华早期文明史,就是和卷转虫海侵之后的那次海退伴生的。无论是大禹治水,云梦传说,九泽水网……如果和海退联系起来一起解读,那就统统有了现实的对应。

  甚至,包括《山海经》。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所谓“海外”的意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