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表面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和太子一样,都属于心系魏国的权贵。

  但他们心系的是魏国大局。

  而秦国让他们见识到了平民就是大局的组成部分。

  可如今看到平民的这副模样,他真的很希望当初去秦国的不是自己,只要看不到这个情况,他大可以跟其他权贵或者弟弟们一样骂一声‘贱民’。

  但他已经睁眼看世界了……

  再闭上眼吧,他不甘心;可睁开眼又得被现实气死……

  一侧,魏王和相国邓古虽然也明白这些,但他俩养气功夫明显比魏尚好多了。

  “三公子,说这些无用。”

  魏王依旧端坐前方,邓古开口解释道。

  “相比于如此思考,他们只看到了秦国平民能低价买,但在六国,这种秦国人的低价之物,却被权贵和商人出精品的价格买走了。”

  “分明是秦王给百姓的平价之物,在六国却被权贵高价抢走,这就是秦国人想达到的目的。”

  “难道我们就没办法了吗?”魏尚很不甘心。

  “有。”

  邓古淡然道:“制造出这种精盐,我们自己平价卖。”

  “但是三公子,除了制造方法外,你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秦王是以吕不韦的商行为主、各地官府协助的方式,强行将此物定在了平民能买得起的价格内。”

  “如果是在我魏国,你怎么保证到平民手上的价格和秦国人的……不,都不需要和他们的一致,如能和你定的一致,那就是幸事了!”

  魏尚沉默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虽然他不是魏王,但他也知道此时的“官府流程”。

  魏王表面上拨出十万钱用于制造精盐→

  但实际上,相国邓古将十万钱分配给各个衙门后,其中给大梁城衙门的两万钱→

  到大梁令下发给衙门内具体机构的公文中,这就会变成一万八千钱→

  再到下一级机构具体分派匠人,此成本可能就成了一万五千钱→

  这一万五千钱,最终到商人或者工匠手上的可能就只有一万三千钱。

  至于这当中少掉的那些……不说也罢……

  这还是在能“缩减”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缩减,那每一个环节就都会“超支”,然后最终那份要到魏王手上的报告里,原本要支出的就从十万钱变成了十二万钱。

  魏王的命令,只能正确到九卿级别官员那里,再下去是什么样,没人敢保证——这在东方六国都差不多。

  这还是建立在相国邓古和九卿级官员是正人君子的情况下。

  他们要是再贪点,那就更加完蛋了……

  而相对应的,是秦国。

  秦国虽然也有一些隐秘流程,但损耗在这个流程里的数额却远比六国官府的少——如果六国一次会损耗五万钱,那秦国就只会损耗一万钱甚至更少。

  因为有个随时可能砍头的秦法在那摆着……

  秦国为什么能在境内严格执行每户每月限量?

  就是因为秦国严格至极的户籍制度,还有那以往被六国攻讦无数次的严苛秦法!

  由国师府旗下的科学院制造、秦王王令给予行政支持、前相国亲自掌控的商行进行具体售卖,这三者之下,秦国没有哪个权贵敢亲自试一下九族消消乐……

  但在东方六国……

  对国内有如此掌控力的六国之王,翻开所有史书加起来估计都不超过五个……

  邓古只是稍微提了下秦国的秦法,就把太子和魏尚给整抑郁了。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