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青苗改良法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毕竟在新党的眼中,所有的问题,都是昔日旧党的栽赃、都是过去旧党的构陷,还有的就是在旧党影响下,大批的基层官员的不配合、不主动。

  眼下,只要能够解决掉旧党,那么所有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新法万能、新法万岁!

  万幸的是,如今的杭州城乡的百姓是幸运,他们的陈知州如今考虑的,并非只是上司们所要的政绩、或者干脆就是对他们的盲从与听命的态度,而是真正地想解决百姓们在青黄不接时期遇到的困难问题。

  “青黄不接”一词最早是由欧阳修在他的《言青苗第二札子》里提出,大致就是指的每年在现在的七月时间,“青”就是指春播种下去的庄稼还处于青绿色的生长阶段,无法收获来食用;而“黄”则是指去年秋收后所存下的粮食,在这个时候,不仅是百姓的家里、甚至还是官府的仓储里,都差不多都是要被吃完了。

  所以,不仅仅是农民,包括许多的城市居民,七月便成了大家在一年中最难熬的时间。

  一些实在熬不过去的贫农、贫民就极有可能在这个时期,被迫将自己的田地、产业甚至家产变卖给地主豪强,从而沦落为奴。

  因此,当初提出“青苗法”所想真正解决的,不仅仅只是延续起大部分百姓的正常生产活动,而是能够从根本上抑制此时不断扩大的土地兼并与产业掠夺,从而保障大宋王朝最重要的纳税主体的稳定。

  当然,这一认识的根本,自然是不指望此时的官僚阶层能够真正明白,而只是依赖于此时士人最原始的民本思想。

  陈轩便是坚持这种民本思想的士官代表,而他在自己的任上,显然是下定了决心要解决百姓们面临的真正问题。

  秦刚是从贷款产业的角度告诉他,青苗贷的本意是好的,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就是由官府来操作的话,中间第一执行成本变大,第二参与官吏贪墨,于是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如果陈轩并不以迎合上司为本意,就应该把青苗贷的执行交给市场上的商人来执行。

  于是他问秦刚:“那可有合适的商人愿意来承接杭州的青苗贷呢?”

  “提举只要能够有此担当,秦刚相信,一定会有义商感动而来。”

  “秦抚勾也不必有太多的虚言,老夫就知你与那明州大蕃商等人私交甚密,如果他们有意来支持此事,老夫便有意按此思路全力以赴进行推进!”

  “陈提举一心为民,秦刚自当全力而为。”

  得到这样的保证,陈轩也就放下了大半的心。

  秦刚这次从处州赶到杭州,原本也没有必须的事情非要来衙门处理,一般性的公文需要他签字的,往往会随处州至杭州的商队带回去给他。只是因为意外地控制了明州的市场,不仅仅意味着处州目前正在不断扩大生产的东西,再也不必要担心两浙路这里的市场消费是否饱和,而是可以毫无负担地借助于明州的海贸出口,而实现各个产业的收益最大化。

  而且,更不要说,目前已经开始开采出来的私银私铜,由此便有了极其方便的洗白渠道。

  所以,这次来杭州,本来就计划约来春风得意的辛第迦,还有已经在明州忙碌了近一个多月的谈建,一起商量一下接下来的发展。

  此次,有了陈轩的拜托,秦刚便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计划。

  “我们要开一家钱庄?”辛第迦听完了秦刚的想法之后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只能说主体会与现在的钱庄有些相近,但是我们这次要开的绝对不是钱庄。”秦刚纠正道。

  “当然不能是过去的钱庄。”辛第迦略有不解地咕囔道,“尽管我从来不会怀疑过你的判断。可是按你所说的这个新式的钱庄,在收取顾客存进来的钱后,不但不收他们的保管费,却还要付给他们利息。光是这件事情听起来就足够地疯狂。我就得好好地理解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