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朱棣死后,朱高炽的迷惑操作!巧!太巧了!第2/4段
“是不是感觉跟建文帝当时一样,开始给文官们清除障碍了,没了专门监察官员的官儿,这些文官可不就开始无法无天了么!”
“之后,朱高炽又把顺天府改成了行在,意思是,这就不是京师了,就是暂时在这办公而已。
“再之后,朱高炽在夏原吉的建议下,停了下西洋,也停了云南去取宝石、去交趾收黄金珍珠,也停了与边境的茶马贸易!”
“先说说朱高炽为什么这么做,史书上写的是,按照官员讨论商议的结果,裁剪掉这些没必要的开支,节省国力,恢复国力,为了赈灾,为了买粮,为了好好的治理国家!”
“可是,夏原吉建议的这些,就很奇怪。”
“停下西洋?”
“要知道,郑和在永乐二十年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第六次下西洋,已经回来了!”
“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正月的时候,朱棣就命郑和去旧港,让某人的儿子,接替他父亲的位置,同时,准备开始出海。”
“当时,从正月开始就在准备,其实海上航行,需要准备什么,有了经验,都门清!”
“根本用不了几个月时间,就能准备完毕,随时都可以出海。”
“只是,因为朱棣北征,耽搁了!”
“本来以为等朱棣回来,就可以出海了!”
“然而,郑和等到的,却是朱棣的噩耗!”
“之后,朱高炽继位,直接停止了下西洋,而且还是当继位就颁布了这消息,让已经在福建海上等着的,回到南京,让已经准备好的货物,全都还给内府,那些藩国的使臣,只需要派遣少量的人船护送回去就行了,各处修建下番海船的,也全都停止,买办下番的物件,只要是铜的,全都铸造成铜钱,麝香、荒丝这些东西,也全都交收!”
“总之就是一句话,准备好了也不让你去,哪怕护送藩国的人回去,明明可以顺道来一次贸易远洋,也不行!”
“按理来说,一切都准备好了,明明去一趟,也不会花费什么。”
“可就是不行!”
“那些铜器,本来是打造好的,其价值可不是熔炼成铜钱可比的,可就是融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浪费?”
“所以说,朱高炽以减轻民困,恢复国力为由,停止了已经准备好的下西洋,哪怕这次莫名其妙的停止,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也无所谓!”
“总之,停止下西洋,前后就很矛盾。”
“然后在说说边境的茶马行业。”
“正常而言,国家想要有钱,就得贸易,这茶马行业的贸易,本来就是大明皇家的,挣的钱也是大明的,结果,朱高炽就给停了!”
“还有那些黄金珍珠等,这就更奇怪了!”
“这简直就是在砍自己一刀!朱高炽这是不想让国家挣钱了,就靠着征税,就靠着裁撤冗余官员,开源节流,好赈灾救民!”
“明明他监国的时候,干的挺好的!”
“早年间,郑和回来的时候,朱高炽还被朱棣任命与礼部去接待,那些国家带来的金银器物,朱高炽也是看得到的!毫无疑问,郑和下西洋给大明带来的好处,绝对大于付出!”
“然而,这一登基继位,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以整个大明的视角来看,这一系列的举动,完全就是不顾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来的事,全都是不利于国家的!可谓是昏招频出!”
“而既然是不利于国家的,那做出这些事情,总有人获利!”
“那就看看是谁能霍利!”
“以前,下西洋,全都是国家在管控,出口贸易,也全都对接的是国家,是不允许旁人出海的。”
“而郑和下西洋一停,海上没了大明的宝船,这大海又不像陆地城墙一样,有官兵把守,自然就会有老百姓,非官方人员等,去海上活动!”
“以前就是这样,为什么明朝南方的官员这么多?”
“就是因为南方有钱。”
“这个钱,你种地是种不出来的,还得贸易!”
“其中,贸易的主要有,瓷器,茶叶,丝绸!”
“南方地区那些人的钱主要就是出口贸易!”
“但是,当洪武时期,朱元璋禁止了民间的海外贸易,不知道被骂成什么样了。”
“但朱元璋禁止,是没办法完全禁止的,因为他也不出海,他没办法管到海上去,海上就没有你朱元璋的势力,人家偷偷摸摸的,还是可以出海的!”
“对此,朱棣也很清楚,所以,他做的更绝,他直接派遣郑和下西洋,看到一搜私自出海的,就打,沿海也管控的很好,到了国外之后,看到有明朝走私的,就抓!”
“直接在这一块把民间海贸给禁绝了!”
“而且,还不止如此,朱棣还不需要去购买那些物品!”
“瓷器,用官窑做!”
“丝绸,也是江南的官办制造局做。”
“茶叶,也是国家专营。”
“然后让郑和去出售!”
“从上到下,整个产业链,全都被朱棣给垄断了!”
“所以有人在问,朱棣又是修永乐大典,又是疏通运河,又是迁都,又是五征漠北的?钱从哪来?呵呵,钱就是从这里来!”
“财富能多到让人眼红。”
“而这些产业吧,在明朝建立之前,都在南方的这些士大夫手里。”
“朱元璋其实还好一点,他虽然禁,但还能偷偷的出海。”
“而朱棣,那就完全是断人财路了!”
“正所谓,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江南地区的那些文官,能不恨朱棣么?”
“可以说,朱棣垄断下西洋的贸易产业,江南地区那些文官就恨不得天天扎小人,扎死朱棣!”
“朱棣的死,都不用解释了!”
“结合朱高炽继位,停止下西洋活动,但却没有禁海这一点来看,还用什么证据么?”
“当然,你要说证据,那也有!”
“先说金幼孜,金幼孜老家是江西的,有个瓷器很出名的地方,叫景德镇,景德镇的青花瓷,就不用多说了吧!而这个景德镇,就在江西。”
“再说杨荣,杨荣的老家是福建,那是港口,出货地就在这,同时,福建也是茶叶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武夷山,安溪铁观音!”
“再说一个,黄淮,黄淮在永乐十二年的时候就被下狱了,一直到朱高炽继位,才放了出来,被关了十年,朱高炽还能想到黄淮,啧……”
“黄淮也是,被朱高炽升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金幼孜、杨士奇同掌内制。”
“这才刚从牢里出来,别说官复原职了,哪怕降一降都算是天恩了,可他不仅没有被降,反而还高升了!”
“而黄淮的老家是浙江的,明朝的丝绸产业,主要就是江南地区,主要是苏州,杭州,松江,嘉兴,湖州。”
“杨士奇就不用多说了,也是江西的!”
“再说一个,杨溥,杨溥是黄淮的狱友,与黄淮一样,也被关了十年,朱高炽继位就放了出来,授翰林学士,又命杨溥掌管阁事,并亲自授予他阁印,没过多久又当了太常寺卿,还兼任数职!”
“杨溥老家是湖北的,你说湖北有什么特产?”
“好像没有!?”
“但也的确有,这进出口贸易,也有铜器一份子。”
“而湖北,就擅长制作铜器!”
“其中,武当山的金殿,就颇受士绅官员的喜爱,而且,这种喜爱还不仅体现在建筑上,就连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也是由铜器打造,还颇为精美。”
“而那个武当山上的金殿,就是一打雷落在金殿上,滋滋冒火花,异常绚丽的那个真武殿,就是朱棣命人打造的!”
“再说说赶海的时间,一般出海远洋,都要等季风,而过了七月份,到了下半年,季风也就来了,季风一来,郑和可以下西洋了,朱棣也想的是,他八月份回来,再让郑和下西洋。”
“就在这关键时刻……”
“正好,朱棣就没了!”
“正好,郑和被叫停了。”
“正好,杨荣、黄淮、金幼孜、杨士奇、杨溥高升了!”
emsp;“然后让郑和去出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