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二篇论文完成了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这一次,左成梁是从护理学的角度出发,从术后恢复的视角来阐述这个问题。

  就这一点来说,这个课题也算是能够说出一些新东西的。

  左成梁开始为他的新论文,再次的早起晚归,每日泡图书馆,不停地查阅资料。

  期间左成梁和导员翁乃心提出,家里在松江市有房子,想要通勤的想法。

  翁乃心虽然觉得有些麻烦,但还是同意了。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左成梁每日便不再回宿舍,而是整天骑着他的摩托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左成梁不知道的是,在去年年底,他的那篇《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论微创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论文,已经渐渐在国内的学术圈发酵,引起了国内大量有心研究微创手术的医生们的注意。

  要知道,这微创手术的观念,也是最近几年,才在国际上流行起来的。

  对于国内的医生们来说,这微创手术,无疑是一种,在医学技术上的全新创新和尝试。

  左成梁的这篇论文,虽然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手术技术和手法,但就观念来说,确实的,是领先了这个时代的。

  很多的医生,甚至是一些外科手术的大佬级人物,在看了左成梁的这篇论文之后,都是大受启发。

  一些不明底细的人,甚至猜测论文的撰写者是某位大佬。

  更有许多的专家和医生,在撰写相关论文时,开始引用、借鉴这篇论文中的一些观点。

  很快的,左成梁的这篇论文便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和不错的引用量。

  而评判一篇论文的好坏,引用量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无疑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其中还有一些和骆勇教授相熟的老教授,打过来电话,问文章撰写者是不是骆勇带的博士生啥的,还夸骆勇逮到了一个好课题。

  而骆勇教授怎么应对,怎么傲娇,就不是左成梁能够知道的了。

  对于新论文的撰写,左成梁一直的处于一种焦头烂额的状态。

  要知道,在一篇论文中,还是需要列举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实的。

  这时候,左成梁就想到了,那个想要挂名二作的,楚伊儿的那个导员来了。

  于是,左成梁便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原则,打电话给孙丽颖,让她帮忙搜集一些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恢复的相关数据。

  这孙丽颖能当上导员,当然的在一线临床医院里,也是有一些人脉的。

  很快的,左成梁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相关数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不断地分析处理相关数据,然后最后得出结论。

  左成梁的这篇论文,从立意,到搜集资料,再到最后撰写完稿,最后用了一个多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在四月底之前,左成梁的这篇论文终于完稿。

  这一次,左成梁没有麻烦骆勇教授,而是把论文直接的投递了出去。

  论文的通讯作者依旧是骆勇教授,二作则是给了楚伊儿的导员孙丽颖。

  这一次,孙丽颖负责收集了大量的相关的数据,挂名二作,也算是名正言顺、实至名归。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