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王梅芳的建议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接着,秦海洋宣布会议开始。没有多余的话,他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天这个会议主题就是确定新厂房的生产线。大家知道,新厂房需要至少四十条生产线,是现在老厂房的四倍之多。而且以后还有可能扩大产能。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且引入生产线是管长期、管长远的大事,对大洋纺织至关重要。前段时间厂里为这个事,做了大量调研和考察工作,可以说,这是当前厂里的头等大事。随着土建工程的顺利推进,生产线的引进和安装预埋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不能再久拖不决。今天开这个会就是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请大家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不要有任何顾虑,不管对不对、合理不合理,畅所欲言。”

  市场主流的生产线设备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欧洲设备(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国),质量好,稳定性强,价格高。第二种是日、韩设备,质量较好,比较稳定,价格居中。第三种是国产设备,质量一般,稳定性一般,价格最优。

  厂里分管生产技术的黄副总带头发言,他分析了市场上三种设备的各自优劣:欧洲货除了一次性投入太大外,日常的使用成本也高,零配件、耗材昂贵,而且走海运发货时间周期长,有时会有等配件的情况出现,售后的各项服务不方便。日韩货相对来说性价比好,各项指标都居中,比较可接受。国产货只有价格实惠。最后,他的意见是以日韩货为主,搭配少量欧洲货。

  之后大家纷纷发言,大致逃不开黄副总的分析,赞同黄副总建议的居多。也有建议以欧洲货为主,搭配少量日韩货;也有建议全部用日韩货的,但几乎没有人建议采用国产货。

  秦海洋找了个空挡,点了王梅芳的名:“王梅芳,你是生产技术科的科长,你说说看!”

  王梅芳本来并不打算发言,因为去年以来到各地出差考察,报告都是她撰写的。而考察组最后形成的考察意见和结论,最后都由黄副总审定。虽说是考察组意见,其实就是黄副总的个人意见。当王梅芳意见与黄副总不一致时,当然只能选择服从黄副总的意见。而她的意见也就不可能出现在报告之中,也不可能为上层所了解。

  今天是个契机,王梅芳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刚才董事长让他儿子给自己让位置,又看到董事长鼓励的目光,她不再犹豫。开口说道:“董事长,那我谈点个人的看法。我的意见是以国产货为主,搭配日韩货。或者至少国产货要占到一半,日韩货一半。”

  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场上一阵骚动。许多人不禁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黄副总也向她扫来疑惑的目光。

  王梅芳稳一稳气息,从容地说道:“三种产地的设备的优劣,刚才黄总分析的很透彻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经济性角度来分析,就是一条生产线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也就是在全周期内它所花费的成本,和它所产生的产品效益相比较。比如一条生产线,买入价,耗材和零配件损坏花费的成本,设备寿命十年,工作时长按照经验值估算,就可以计算出生产的产品价值。两相比较就可以的到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我计算过了,结论是国产货最高,日韩其次,欧洲货最不经济。这些损耗、正常工作时长的经验值是我原来在一纺生产技术科工作时,从资料里摘录的,基本可以作为参考值。这是具体的计算书。”王梅芳手里拿着一张A3大小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数字和文字。办公室主任赶紧跑过来,把计算书拿给秦海洋。

  会场一片安静。王梅芳继续说道:“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欧洲和日韩的技术的确走在中国的前面,先发优势明显。但是现在国货的进步很快,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速度很快。为什么?因为全球最大的纺织生产设备以及纺织品消费市场都在中国,我们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这次考察中,我有个深刻的感受:有了庞大的市场基数,产品技术的研发和升级就成为可能,后发优势也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国产设备的后续技术升级,包括使用、维保、耗材采购、更换都最为便利,这个优势也是其他产品不能比拟的。就国产货而言,我的建议是采用浙江、江苏等就近产地的设备,这些工厂制造业水平居于全国领先,稳定性相对较好,而且后续的升级和售后维保也有保障。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供领导参考。”

  秦海洋不动声色,认真地听她讲话。会议继续,其他人一一发言。王梅芳望着秦海洋面无表情的脸,略感失望。这些观点其实是她和陆自明多次约会交谈中提炼出来的。在与陆自明的交流中,她学会了用哲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他经常说,要多读《矛盾论》,做工作做事情一定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你说说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