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绍情难继故乡梦 俪影无语立斜阳第2/4段
苏绍俪行为不检点,自己作贱。只是受害甚深,已经被生活惩罚,没有再受惩处。
化祈祥长期不道德,苏绍俪失踪的十几年里,在道德的鄙视下活着。始作俑者,并没有继续犯罪,也解除了嫌疑监控。
是良心发现?还是苦难的磨炼?两人都没有花边新闻。
再后来,听说苏绍俪和化祈祥同居了,居然领取了结婚证。也算修成正果!
结婚的时候,朋友送了幅喜联:一对新人儿,两副旧家伙
俩人品出朋友并无恶意,只是调侃增加喜气。想想婚姻来之不易,俩人相对笑笑,眼圈变红了起来。
正可谓:道德人伦要讲究,苟且偷合易出丑。
苏绍俪和化祈祥俩人的挫折磨难,可以说是纵欲过度的结果。现在。笔者再讲一个,情缘擦肩而过,而后倒也有了欢喜结果的故事:
十四、杨丽桦
今天的婚外恋,相比较二十世纪前,已经不再那样忌讳。不少人,在家庭不如意的情况下,往往出轨。但那不是社会的主流,尽管枕前发尽千般愿,维护家庭的理智、年老的依靠,依然会让出走的情爱回归。
八零年的岁末,贝向阳从机修厂钳工班调到工会,那时他给人的印象是精明英俊,口才文采都不错。
借调吗,就得把工作干好,那样才有转正的机会。
国企单位每年的大事,是评先进树标兵。而这些,除了各单位党支部的推荐,完善材料,塑造光辉形象,就是工会笔杆子的事。
这项工作的文字工作量很大,大批的先进生产者可以按照评先文件精神,各支部选定。而单位标兵,上报的劳模资料就要反复采访过滤,才能确定。而编写标兵、劳模材料,在笔杆子的功力上没有两把刷子,很难胜任。
工作量很大,每个工会的专职人员,自己根本完成不了。每到年终评先的时候,都要从基层抽调有文字功底的人来帮忙。
在单位通讯报道员中,借用骨干来搞文字材料形成惯例。
今年借的是一工区的苏大友。
别看苏大友,胖大黑粗,一副憨厚的样子,其实他是生铁下水管:内锈(秀)。
苏大友字写的漂亮,一手好文章,是报社通讯员里经常见报的基层笔杆子。
他是贝向阳脾气相投的类型,复员军人,已经在家乡娶妻生子,生活很是艰难。
属于那种一个硬币都要蹭的发亮的人,可他对朋友从来不吝啬。
相处时间不长,也叫惺惺相惜,贝向阳和苏大友就成了酒肉不分的好朋友。
这天他们从工地回来,下了公共汽车,经过彭州市中心。那时的彭州市中心,仅仅以红绿灯和纵贯东西南北的市区公路为标志。根本没有四角的摩天大楼,和招眼的广告、霓虹灯之类晃眼的商业噱头。有的只是分布路两边的各类饭店,咳!人嘛,到了什么时候,都是民以食为天。
俩人比较,选取了红绿灯西北角一家着名的包子铺。这家辣汤好,包子馅里含有海米和鸡蛋,应该算是当时的高档食品了。
在这里吃饭的人很多,价格不贵,味道又好,名气在外,想不火都不行。
苏大友和贝向阳排了好久的队,好容易谈到购票。俩人争着付钱,贝向阳手快先掏出钱,等到票到手,找到座位招呼伙伴。
发现苏大友蹲在买票处,额头津津流汗。贝向阳急忙上前关切的问,才知道,刚才他光顾着争抢付钱买票。装在内衣口袋,家里卖粮食的五百多元钱,被两夹盗走。
那时,接近十年工龄的贝向阳,月工资才不过四十三元。五百元对普通工人是巨款,一年的工资。而这钱,是苏大友卖了家里全年的小麦的钱,本来是给父亲住院治病的。
贝向阳只好劝解,苏大友已经汗湿了衣服,双手揪扯头发,头夹在蹲下的裤裆里。要知道,一文钱难倒英到年终评先的时候,都要从基层抽调有文字功底的人来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