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与高句丽交易人口》第2/3段
国王沉默片刻,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最终沉声道:“朕知道你们心中所想。但现实摆在眼前,我们别无选择。若不如此,这300万高句丽人将如何存活?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吗?”
他的话语中带着无尽的无奈与决绝,让大殿内的气氛更加沉重。
最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出来,打破了沉默:“陛下所言极是。虽然此举令人痛心,但为了国家大局,为了百姓生存,我们不得不如此。臣等愿与陛下共担此责。”
随着他的表态,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国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好!那我们就与使者商议此事。但朕要提醒大家,此事必须秘密进行,不可让百姓知晓真相。我们要尽力保护他们的尊严和生命。”
就这样,在神国时间4年1月18日这一天,高句丽国王与下属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用人口交易粮食。虽然这个决定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但他们相信,这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存而做出的牺牲。
神国时间4年1月20日,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李明宏伟的宫殿之上,微风带着花香轻拂过每一寸空间,似乎连自然之力也在默默见证这场即将决定两国命运的谈判。宫殿深处,一间装饰典雅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又不失庄重,一场关于生存与共赢的较量悄然展开。
高句丽的使者们身着传统服饰,衣袂飘飘,眼中既有对未知的忧虑也有对希望的渴望。他们的首席使者,一位面容坚毅的中年男子,缓缓站起,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们高句丽之地,近来饱受天灾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粮食短缺已至生死存亡之际。我们深知此次请求之重,但仍恳请贵国能伸出援手,以粮食换得我族一线生机。我们愿意以珍贵的药材、手工艺品乃至劳动力作为交换,只求能公平合理地解决这燃眉之急。”
李明麾下的首席官员,一位智慧而沉稳的老者,闻言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对高句丽使者处境的深切同情,但又不失冷静地回应:“贵使的言辞令人动容,我国亦深知唇亡齿寒之理。然而,粮食乃国家根本,分配需兼顾公平与长远。我们提议,依据高句丽民众的实际劳动能力,以及他们为两国合作所能贡献的价值,来灵活确定粮食的交换比例。这样,既能确保贵国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能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共创繁荣。”
高句丽使者团的另一名年轻使者,闻言眉头微蹙,显然对这样的提议有所保留:“我们理解贵国的考量,但恐有民众因年老体弱或技能有限而难以获得足够的粮食,这将加剧社会的不公与动荡。我们提议,设立一个特别基金,用于援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民众,同时,我们也愿意派遣青年才俊学习贵国先进的农耕技术,以期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粮食生产状况。”
李明麾下的官员们闻言,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似乎在无声中达成了某种共识。随后,一位年轻有为的官员站了出来,语气诚恳:“贵使的提议极具建设性,我们深感钦佩。我们愿意设立专项基金,并开放部分农业技术课程,助力高句丽提升自给自足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高句丽能派遣优秀工匠参与我国的一些建设项目,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讨论的深入,双方不断提出新的见解与建议,时而针锋相对,时而又展现出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温情。最终,在无数次的交锋与妥协之后,一项既体现人性关怀又兼顾国家利益的协议渐渐成型。
神国时间4年1月25日,经过长达五天的紧张谈判和协商,李明与高句丽国终于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根据协议,李明将获得八十万名高句丽人作为他的子民,而高句丽国则将得到五十万吨粮食作为交换。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大陆,人们对这次大规模的人口交易感到十分惊讶和好奇。
对于李明来中年男子,缓缓站起,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们高句丽之地,近来饱受天灾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粮食短缺已至生死存亡之际。我们深知此次请求之重,但仍恳请贵国能伸出援手,以粮食换得我族一线生机。我们愿意以珍贵的药材、手工艺品乃至劳动力作为交换,只求能公平合理地解决这燃眉之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