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分配。第1/4段
变革之际,大明官阙之弊昭然若揭,若任由暗箱操作蔓延,朝堂恐将滋生一不可控之巨擘,犹如昔日东林之盛,令少年天子亦感威胁。
朱由校智谋并施,双管齐下。
一者,调遣地方才俊入京任职,既避党派纠葛,又添实战经验;二者,重启官考,科举之光再照寰宇,此乃世间至公之选才之道,而御前官考更添一层定向之精,力求人尽其才。
试毕,虎贲、锦衣卫护卷疾行,直入西苑灯火辉煌之地。
朱由校亲临校场,见翰林群英挥毫批阅,心中甚慰。
此番考核,非唯才学较量,更察恭顺之心。
字迹潦草、不遵格式者,皆遭严判,朝廷不纳狂妄之徒,但求谦逊才俊。
至于计算与论述之题,则由御定或出题人设定标准,翰林依此裁量。
每题十分,八目共审,去其首尾,取六分均之,此法妙绝,有效防杜偏颇之弊,如左光斗偏袒史可法之旧事,不复重演。
朱由校阅毕,心满意足,归寝伴佳人,明日尚有国事待理,无暇久留。
“陛下离去,如释重负。”
李标轻拭额汗,低语道。施鳯来亦感同身受,饮茶间叹曰:“君侧阅卷,唯恐有失,今始心安。”
二人相视苦笑,羡周大学士逍遥,自叹通宵阅卷之苦。
“然此为国家大事,吾辈当尽心竭力。”
施鳯来振臂一挥,将阅毕之卷置于侧,“食君之禄,忧君之事,三日之劳,不过须臾,共勉之!”
李标点头应和,二人继续埋头于卷海之中,为国选材,不辞辛劳。
\"施兄之言,颇有见地。\"
李标嘴角微撇,对施鳯来投以一抹不屑之色,心中暗讽:\"此君真乃善于伪装之高手。\"
试想若知施鳯来昔日为魏忠贤立生祠之谋士,李标此刻恐已避之唯恐不及。
三日之试,转瞬即逝,尽显官考之效,真乃“今日事,今日毕”之典范。
自申时至次日卯时,试卷已毕览于西苑;辰时,名次已定,效率之高,令人叹服。
第四日午时,正阳门前人声鼎沸,数千士子汇聚一堂,争相仰望城墙之上皇榜赫赫。
榜文飞扬,\"第一名,蠡县才子钱天锡;次名,宣武柳荫\",一时之间,喜讯频传,士子们或喜极而泣,或欢呼雀跃,尽显科举之魅力。
然而,榜上无名者,则面露黯然,正应了那句\"名落孙山外,更添几重愁\"。
\"前五百名士子,速至此处集合,陛下将于承天门训示。\"
锦衣卫缇骑之声,如晨钟暮鼓,唤醒了众人的思绪。
五百俊杰,应声而集,步向承天门,准备聆听天子教诲。
承天门下,礼部官员略加训导,转瞬之间,皇帝华盖已现,士子们纷纷跪拜,高呼:\"臣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俯瞰众生,胸中豪情万丈,深感人才济济,皆俯首称臣,恍若唐太宗再世,叹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朱由校正襟危坐,挥袖示意,刘时敏随即宣诏:\"起!\"
随后,皇帝以铜皮喇叭扩音,声音洪亮,响彻云霄,阐述大明立国之本,爱民如子之理念,激励士子们铭记于心,共筑太平盛世。
\"昔我大明太祖,吊民伐罪,驱逐鞑靼,开创华夏新纪元。今朕继往开来,特设官考,广开才路,望尔等不负所望,安民至善,以慰朕心,以告列祖列宗。\"
一番肺腑之言,字字珠玑,令在场士子无不动容。
皇帝之言,不仅触动士子之心,更令在场官员肃然起敬,纷纷离席,随内阁辅臣韩爌之后,稽首应命:\"臣等谨遵圣训,定不负陛下厚望!\"
言毕,朱由校满意而归,余下事宜,自有吏部依才分配,各安其位。
内阁之内,六部九卿,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