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辩论。第2/4段
\"彼等皆赴河道之役矣。\"
一手指向远方,沟壑间民夫挥汗如雨,人数之众,不下三千。
\"皇上此举,岂非滥用民力?朝中贤达,何不谏言?\"
张永成眉头紧锁,言辞间不乏书卷气。
\"谏?谈何容易!\"
王方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吾有亲眷在刑部,闻皇上初登大宝,即迁南海子。有勇者进谏回宫,下场惨烈,如惠世扬者,双膝尽废,至今仍囚于暗室之中。\"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众人面面相觑,颈项皆缩。
\"皇上雷霆手段,半年前事,至今犹有余震。\"
王方续道,语带唏嘘。
\"惠世扬之例,足见皇恩难测,吾辈当慎言慎行。\"
众人心中暗自警醒,话题也随之沉重,茶馆内一时静谧,唯有窗外运河潺潺,似在低语世事无常。
\"唉!\"
王方一语既出,众人皆作寒蝉之态,缩颈而退。
此乃何仇何怨,竟至斯极?
杀人已属残忍,而今竟至废人双腿,犹不罢休。
莫非天子真欲尽绝此类人乎?
非也,实则天子对此辈视若无睹,心有所恶,尤以言官为甚。
故而,刑部牢中囚徒,天子皆置之不理,以为豢养些许囚犯,不过微末之费。
\"陛下金言,君可曾细品?\"
\"劳动创值,货币乃衡量之具,此二语乎?\"
\"然也。\"
暗处,一人颔首应之,复问道:\"君意如何?\"
\"朝廷当避民利之争,更勿滥用民力。\"
\"承天门集会,君意下如何?\"
\"赴之!\"
天子两言既出,邸报风行,京中遂起新风——\"朝廷避民利\",一时传颂。
大明政治,独裁与民主交织之典范。
太祖、成祖时,大事皇帝决,六部行,言官监。
宣宗崩后,正统幼主临朝,内阁三杨掌舵,皆言官出身,权力渐移。
至孝宗,国事更于大朝会议之。
及至朱由校,大朝废,国事皆由帝一言定,六部偶议,科道官则边缘化矣。
此辈不同于六部高官,奏章难达天听,上疏亦石沉大海。
于是,翰林院领衔,言道官为辅,佐贰官影从,七品以上京官,遂聚于承天门。
以\"公开\"、\"公平\"之名,论银币、南海工、京营改制等事。
然真正关切新政者寡,利益相关者亦稀,坚决反对者更属凤毛麟角。
实则,此乃借势迫帝妥协,欲复昔日廷议之制,以臣权试君权。
成,则大明重返旧轨;败,则朝堂成帝一言堂。
天启元年四月初一,朱由校正拥萝莉入梦,忽闻刘时敏呼之,惊而醒。释萝莉,坐起,接巾拭面,色不悦而问:\"何事?\"
\"陛下,西苑门外朝臣云集,请开廷议。\"
\"哦?!\"
朱由校闻言色变,急步出室,取永乐剑于架上,顾刘时敏问:\"人数几何?有无冲宫之举?\"
\"并无。\"
刘时敏忙摇首,\"虎贲卫驻守,文官岂敢轻举妄动?彼等乃请陛下开廷议,议及避民利之事。\"
\"避民利?\"
朱由校愕然,瞪目视刘时敏,\"何来避民利之说?\"
\"陛下前日所论劳动创值等语,刊于邸报,彼等似有所悟,故聚而议之,言不可与民争利,不可铸币。\"
\"用朕之语以制朕乎?彼等欲自寻死路乎?\"
朱由校闻之,怒目圆睁,不解其意,心中暗忖:此辈究竟葫芦里卖何药?
……………
晨光熹微中,周应秋悠然放下手中餐具,正欲遁入日常之为辅,佐贰官影从,七品以上京官,遂聚于承天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