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杀建奴第3/4段
原来,熊廷弼早有筹谋,武纲车、厚盾并用,护得明军周全。
阿楚珲见状,非但不惧,反而斗志更盛:\"真刀真枪,方显英雄本色!\"
言罢,他率披甲勇士,奋勇而出,欲与明军正面交锋。
然而,就在两军即将短兵相接之际,武纲车侧,突现铁管无数,犹如暗藏杀机。
\"不妙!\"
阿楚珲心中暗呼,却已来不及多想,只能硬着头上。
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金石交击之音,明军将士在城墙残垣处英勇搏杀后,毅然抛下攻城利器,如潮水般退却,留下一地尘埃与不屈的战意。
“尤总兵,建奴狡诈,城墙之后竟暗藏玄机,土坡隆起,入城之路荆棘满布,我军难以施展。”
一名血染战袍的百户,急步至侯世禄等将领前,神色凝重地汇报。
“粮草已备,让战士们解甲休憩,饱餐一顿,以慰征尘。”
尤世功闻言,眉宇间难掩无奈,挥手示意,让疲惫的勇士们得以片刻安宁。
“速领将士们休憩,稍后自有人马护送归沈阳,休养生息。”
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遵命!”
应声之中,尤世功目送麾下将士远去,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从榆林并肩作战至今的兄弟,他何尝不愿护其周全,但战事无情,总需有人挺身而出,甘为基石。
幸而,熊廷弼治军有方,抚恤之银及时发放,军心得以安定。尤其是先登之士,战死沙场者三倍抚恤,生还者更是加官进爵,激励人心。
譬如张居正与祖大寿,皆因先登之功,世代承袭千户之荣,前者凭勇力,后者则以十七颗敌首铸就功名。
至于换衣进食,军中自有默契。
战前轻食,以免累赘;战后更衣,则是对战士尊严的维护。
战场上,生死瞬间,屎尿横流亦是常态,军中无笑柄,唯有同袍之情深似海。
“侯兄,后续如何布局?”
尤世功望着空荡的战场,目光转向侯世禄,询问下一步战略。
首攻未果,损失虽微,却难破铁岭之固。
侯世禄深知尤世功心中之痛,同为榆林旧部,他亦感同身受,坚定道:“一击未中,便以持久战耗之。熊经略所赐火药充裕,吾等誓要轰开铁岭城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数日之后,铁岭城外,明军营地巍然,城内阿敏却心生疑窦:“这些明军,真乃收复铁岭而来?”
南门之下,炮声隆隆不息,城门已现多处裂痕,然明军却迟迟不发动总攻,令人生疑。
“侯总兵,炮火连天五日有余,我军何时挥师攻城?将士们皆已跃跃欲试。”
朱万良远眺城头,转向侯世禄,眼中闪烁着渴战的光芒。
熊经略号令如山,炮火连天七日不绝,继而誓取城池。
侯世禄立于城下,遥视坚壁,忆及熊廷弼临行密授之策,多谋善断,遂挥手示意,炮声复起,如雷霆万钧,铁岭城瞬间笼罩于硝烟之中。
此等声势,犹如蛟龙出海,震撼四方耳目,探子纷传,消息不胫而走。
抚顺镇将府内,熊廷弼案牍劳形,细阅战报,辽东烽火连天,战云密布。
东线,杨镐携手毛文龙,于新奠、大奠间与敌周旋,斗智斗勇;北线,侯世禄炮火连天,铁岭城摇摇欲坠;而他自领中军,与两黄、两红旗在抚顺关外,构筑堡垒,步步为营,拉锯战如火如荼。
山林间,探子交锋,生死相搏,血腥弥漫,丛林成了死亡竞技场。
“七日已过,内喀尔喀何无音讯?”
熊廷弼蹙眉问于贺世贤,笔下暂停,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贺世贤答道:“使臣未归,蒙古人或仍犹豫不决。”
熊廷弼轻叹,忧虑四万大军屯兵铁岭,恐遭朝中非议。
“唯愿圣上明鉴,此敲山震虎之计,实为深远布局。”
言罢,他将奏章封缄,急令亲随:“八百里加急,速送京师!”
探子疾驰而去,辽东局势依旧紧张死沙场者三倍抚恤,生还者更是加官进爵,激励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