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矿税!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彼时,贪墨之风盛行,漂没之弊日甚,究其根源,皆因大明财经之策,薄弱如纸,难抵风雨侵蚀,账目混沌,遂成蠹虫滋生之温床。

  今时今日,他誓要力挽狂澜,修补此千疮百孔之堤防,更欲双剑合璧,策略与惩戒并行不悖。

  \"陆文昭于度支司反腐之事,进展如何?\"

  帝声朗朗,穿透殿宇。

  \"禀陛下,\" 刘时敏紧随其后,眼珠轻转,略加思量,\"度支司已立章程,旬报内阁,贪赃之徒,一律绳之以法,直送刑部。

  \" 继而细述,\"四月初元,毕自严大人禀报,三月之末擒获贪腐三贼,皆已移交刑部严惩。\"

  \"闻卿所言,朕忆起前事。\"

  朱由校颔首,眼神深邃,似穿梭于记忆之海,\"确是度支司之名,上达天听。\"

  其身周,信息如茧,纷至沓来,又匆匆而去,难以久驻心田。

  沉吟片刻,朱由校袍袖一挥,毅然转身步入殿堂深处,其言随风飘散,落入刘时敏耳中:\"召陆文昭觐见,朕有重任相托。\"

  \"奴婢领旨。\"

  刘时敏闻言,不禁颈项微缩,心中暗忖,陆文昭虽于度支司默默耕耘,朝堂之上几无声息,然其锦衣卫之身份,却如利剑在鞘,锋芒内敛,他刘大珰岂能忘怀?

  时光荏苒,半年有余,陆文昭与毕自严并肩作战,虽不显山露水,却已深入贪腐之腹地,其志可鉴,其行可表。

  急召陆文昭觐见,闻其反贪佳绩,朱由校沉吟片刻,感慨锦衣才俊之稀缺。

  陆文昭于度支司行事,颇感掣肘,难展鸿图。

  “朕赐你二百精兵编制,广招贤能之士。”

  言罢,赐茶一杯,目光深邃地望向陆文昭。

  “臣叩谢皇恩浩荡!”

  陆文昭心中激荡,深知此乃翻身之机,往昔麾下庸碌之辈,终得替换。

  暗自盘算,或可为师妹谋一席之地。

  朱由校未察其私心,续言反贪之要略,挥手示意其退下。

  目送其背影,指节轻敲案面,沉吟反贪之道,须稳扎稳打,以求速效大治。

  “明晨,将此《宪纲事类》亲批之本,送往都察院。”

  朱由校忽取一书,乃周应秋所献,意有所指。

  “遵旨。”

  刘时敏接书,心中疑云密布,皇恩突变,何解?

  毕自言等三人离苑,标志着废而复立的矿税风波再起。

  朱由校巧施权术,将税权移户部,复予工部监督之权,意在挑动两部之争,实则深谙驭臣之术,防贪治腐。

  徐光启、毕自言、袁世振洞悉圣意,却也不得不顺应时势,采取迂回之策,先谋而后动,以求平稳过渡。

  至于朱由校,一切尽在掌握,东厂耳目遍布,民间舆情,尽在掌握之中。

  矿税新政,悄然布局,静待时机成熟,雷霆一击。

  顺天府辖下的几座矿场,竟悄然迎来了几位儒士应聘账房之职,此中缘由,颇为蹊跷。

  然而,朱由校陛下对此,却似有意无意,未加详询。

  正值工部与户部酝酿变革之际,都察院内,左都御史张问达独立于衙门之前,沐浴于晨曦微光之中,却难掩心绪之沉重。

  昔日西苑宫门外的那场“奏对风波”,令都察院人才凋零,昔日繁华,今朝寂寥,每每至此,张问达心中不禁泛起阵阵寒意。

  “总宪大人。”

  一声轻唤,打断了张问达的沉思。

  原是手下人禀报:“司礼监差人送来《宪纲事类》一册,据说陛下亲自御批。”

  张问达初时恍惚,复又清醒,忙道:“速速呈上。”

  接过书册,他心中稍安,毕竟非是祸事临头。

  步入班房,张问达细细翻阅起这本皇帝御赐的《宪纲事类》。扉页之上,“京察”二字赫然在目,且已被圈点,不禁令他脊背发凉。

  京察,乃大明自我净化之利器,旨在清肃官场,赏罚分明,每六年一举,以守、政、才、年四标准衡之。

  回想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东林党人李三才因此遭贬,党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而今,陛下突然赐书,莫非意在重启京察?

  sp;陆文昭于度支司行事,颇感掣肘,难展鸿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