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土地。第2/4段
\"况且,朝廷有旨,良田将赐百姓,我等士绅,岂不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有人哀叹道。
\"将军尚可食空饷,我等失田,则如鸡失其羽,何以自存?\"
一士绅瘦骨嶙峋,言语中透露着无尽的悲凉。
\"自万历末年,建奴作乱,我等尚可借粮市获利。今熊蛮子严查私贩,生计何以为继?\"
又有人忧心忡忡。
\"不若投奔建奴,或可寻得一线生机。\"一士绅竟语出惊人,引得满座哗然。
然此言一出,即被众人斥为荒谬,毕竟背叛朝廷,乃是大不韪之举。
闻瘦猴之言,即刻有人怒斥,声若寒冰:“朝廷无道,休怪我等以义为先!”
“此乃朝廷先夺吾田之祸!”
“……”
此言一出,宴席间众人皆惊,纷纷掷箸而起,如鸟兽散,只为保命,非为财色。
另一边,师爷送走士绅,复返大堂,轻掀帘幕,步入后堂。
“皆已离去?”孙承宗闻声,搁卷抬首,淡淡问道。
“确已出巡抚衙门矣。”师爷颔首确认。
“此辈或为饵,幕后尚有暗箭。”
孙承宗冷笑,一语道破玄机。
“哼!除却辽东卫所将校,何人能驱大户士绅争田?彼等手中,皆是军户血汗垦就之田,历经两百五十载风霜。”
师爷见状,沉吟片刻,询道:“大人意欲何为?”
孙承宗面沉如水,答曰:“依律而行,绝不姑息。”
遂掷书案上,令道:“备墨,吾欲书函于熊公廷弼。”
师爷应声,不敢稍懈,取徽墨佳品,细细研磨。
孙承宗凝思片刻,提笔疾书:“飞百兄鉴,近有士绅诉苦,言辽东屯田侵田之弊。细查之下,实乃卫所军官所为,苛待军户,违抗圣命。今书此状,望兄严惩不贷。”
熊廷弼接信阅罢,双目圆睁,怒不可遏:“孙稚绳此举,何不直接斩之?但此时建奴绕道朝鲜,正可借机整顿军纪,一举两得!”
转瞬间,辽东右翼,定辽右卫人心惶惶,建奴两黄两红旗过境,如阴云压顶。
“确系真奴入朝?”
嫒阳堡下,杨镐急迎毛文龙,失却平日威仪。
“兵马使放心,真奴已过鸭绿,入朝矣。”
他们二人,此刻犹如同舟共济的难兄难弟,一个背负罪臣之名,一个则是李成梁麾下的旧影,在熊廷弼的眼中,皆非善类。
杨镐,得皇恩浩荡,于辽东戴罪图新,一番肺腑之言后,毛文龙这位自学成才的游击战高手,自然心生依附,誓与杨镐共进退。
“兵马使大人,我等是否应寻隙侧击,以建功立业?”
毛文龙眼中闪烁着战意,不愿错失良机。
“不可轻举妄动!”
杨镐果断挥手,斩断了毛文龙的念想,“我定辽右卫兵力单薄,仅万余众,若建奴舍弃朝鲜,转而攻我,则此地危矣,你我皆难辞其咎。”
“然则,此等良机……”
毛文龙眉头紧锁,对杨镐的谨慎颇感不悦。
“宁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杨镐洞悉人心,深知毛文龙之意,“剿灭建奴之重任,非熊经略麾下主力莫属,我等不可擅自行事,以免功不抵过,反受其害。”
“兵马使大人所言极是,文龙受教了。”
毛文龙闻言,心绪渐平,深知朝中局势复杂,唯有依附杨镐,方能自保。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在此乱世之中,毛文龙所能依靠的,唯有杨镐这一棵大树了。
&辽右卫人心惶惶,建奴两黄两红旗过境,如阴云压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