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你怎么那么勇敢?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汉国人抢注各国文化遗产的事情,在国际社会上屡见不鲜。

  烟花、泡菜、春节、汉字、就连压在五指山下的孙大圣也没逃过他们的魔爪…

  叶凡顺着刚才的话继续道:

  “不过好在华夏老祖宗有先见之明,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汉国人。”

  后厨里的吸溜声戛然而止。

  “早在公元前周武王分封诸侯期间,就把商朝的后裔箕子分封于今天的朝I鲜I半岛,这就是汉国的前身。”

  “所以追根溯源的话,他们只能算华夏文化的分支。”

  “至于刚才所说的饺子,民间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年间医圣张仲景。”

  说到这里叶凡暂时停顿,想着自己可不能光用嘴巴说,得用行动来纪念前辈不是吗?

  下一秒,筷子戳中两饺子送入口中。

  柔软的饺子皮瞬间被咬破,饱满的肉馅和白菜碎散落出来。

  伴随着牙齿的上下咀嚼,嘴里不断发出吧唧声,这可得益于搅拌肉馅时准备的秘制酱汁,牢牢锁住馅料中的汁水。

  在老外们的催促下,叶凡继续讲述:

  “相传有一年冬天气候异常寒冷,老百姓大量生冻疮,尤其是耳朵部位。”

  “于是张仲景利用羊肉、辣椒、等药材调配成驱寒娇耳汤,百姓们服用后疗效显着。”

  “以至于后世百姓利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纪念他,取名为娇耳,这就是饺子的历史雏形。”

  老外们被叶凡娓娓道来的讲述抓住注意力,此时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也不香了。

  叶凡感叹之所以能了解这些食材知识,绝不是自己私下偷偷恶补过历史。

  学习这种违背人性的操作,上辈子不爱,这辈子自然也是一样…

  主要多亏了绑定的华夏好滋味美食系统。

  除了大大提升实操能力外,相关食材的理论知识那是一点没落下,通通一股脑灌输进脑海里…

  “原来是这样呀!这种纪念先祖而发明的美食我还知道一个。”

  其中有老外喜欢看《美食中国》纪念片。

  “你们华国人为了纪念屈原,不是还发明了粽子吗?”

  “原先我们法兰西社交媒体上还引起过激烈争论,说到底咸粽子好吃还是甜粽子好吃,反正当时我投票给了甜粽子,那种蘸上白糖的三角形糯米怪好吃的。”

  “那叶先生,你跟我们讲讲泡菜吧,以前有汉国客人入住酒店老问我们要这玩意,没有就笑话我们,说这都没有还开什么五星级酒店…”

  不知道是因为老外们本身肚皮容量大,还是因为听故事容易勾起馋虫。

  一个个老外们都围在吴阿姨和李阿姨的汤锅前。

  一个阿姨包饺子,一个阿姨下饺子。

  原本还剩很多的素胚饺子逐渐不够用了。

  “叶先生,快来救命呀,我们包不过来了。”

  “来了,来了,不要慌。”

  叶凡拨开老外,挽起袖口,“你们还能吃多少,我现在直接包。”

  “嗯…每人40个打底吧…主要难得吃一顿…就想着一口气吃个够…”

  叶凡浑身一抖,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那我要是把这整扇猪肉都用完,你们今晚吃的完吗?”

  原以为这话会把老外们吓到,没想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

  “叶先生,你放心了,我觉得吧,面对这么好吃的饺子,要是没吃够40个,等会出门我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就是呀,你别看我们现在站着,其实宿舍里有行军床,等会实在撑得不行了,就把行军床架在后厨里,一边躺着一边吃,不翻白眼我都不带停的那种。”

  “叶先生,要是这扇猪肉不够,我主动请缨去超市买,反正现在还早,超市也没下班,还要吗?我速去速回?”

  叶凡一脸黑线,赶忙拦住这老外,不然一个晚餐恐怕要被他们吃成了宵夜…

  叶凡包饺子的动作非常娴熟。

  普通人一手搁饺子皮,一手舀馅料,然后双手配合给饺子封边。

  轮到叶凡这里,舀上馅料后,直接单手封边就可以把饺子包好。

  嘭…嘭…嘭…

  一个个包好的饺子被叶凡扔向案板,手法之快已见残影。

  有老外十分好奇,于是利用手机先拍摄一段视频,然后再利用0.5倍速率才能看清叶凡手上的慢动作…

  “叶先生,刚才提过的泡菜,您在跟我们讲讲历史吧,下次在遇到汉国人找麻烦,我就可以怼他了,就说你们祖先华国人都没吵着要吃,你急个什么。”

  “那行!”

  恰在此时,叶凡额头上有一粒汗珠准备滑落,他抬手擦拭。

  “老板,你忙,这种小事交给我。”

  一旁的卢启航看到后主动拿出纸巾,然后又去冰箱里取出Ad钙奶叉好吸管递到嘴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