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二十七回: 烟花江南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陈有龄亦摇头晃脑,念念有声,跟着曲调哼着。唯有孙友听不出有何玄妙,觉得和钱庄里算盘珠子响声相比,少了许多刺激。不过他怕在两位官儿面前失面子,也耐着性子正襟危坐,做出凝神入定模样。

  一曲奏毕,当中一位曼妙女妓站起,向客人深深鞠躬。孙友会意,赶紧递过一张十两银子作\"赶趁\"钱。歌妓们刚要退下,张桂清发话道:

  \"姑娘们,你们可会唱曲?\"

  领头的歌妓福身道:

  \"不知官人喜爱什么曲?\"

  张桂清向两位同伴道:\"人各有好,你俩先点罢。\"

  陈有龄推辞道:\"张兄满腹经纶,才情兼备,休要客气,先点一曲。\"

  张桂清提起狼毫笔,写下几个字:《望月婆罗门引》,递给歌妓。

  只听红牙板轻敲三下,内屋款款出来一位歌妓,年约十八,柳条蜂腰,盈盈一握,鹅蛋脸形,眉目含情,头插金丝八宝珠玉簪,身着朝阳五凤珠衫,外罩五彩孔雀银丝褂,媚而不妖,秀而不俗,一双凤眼春水凝碧,两弯柳叶薄薯飞霞,顾盼神飞,风采动人。

  歌女轻启朱唇,宛转唱道: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辗转重追想,云雨梦,任倚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众人拍手叫好,张桂清赏她五两银子,将她从头到脚打量一番,道说:

  \"我即兴弄词一首,小娘子可会唱?\"

  \"官人高才,神思敏捷,妾愿奉陪。\"

  张桂清乐不可支,展开宣纸,饱蘸浓墨,略一沉思,灵感勃发,笔走龙蛇,题词一首。

  歌女看了词义,怀抱琵琶,唱道:

  \"倾国名姝,似晕雪匀,无限娇艳,素质闲姿,天赋淡蛾半脸,

  还是睡起慵妆,顾鬓影翠云凌乱。\"

  张桂清哈哈笑道:

  \"南国歌妓,果然聪慧灵气,北方倡优,大不如也。\"

  歌女已猜到他的身份,行礼道:

  \"多谢大人夸奖,唱得不中听,还望大人见谅。\"

  \"好、好,真是尽兴,有龄兄,你点一曲罢。\"

  陈有龄点了一曲明人杨升庵的《好女儿》。

  词曰:\"柳似腰肢,月似蛾眉。看千娇百媚堪怜处,有红拂当筵,金莲衬步,玉笋弹棋。\"

  轮到孙友点曲,他不敢附庸风雅,也无诗才卖弄,便道:

  \"唱个荤曲儿,让大家乐一乐。\"

  歌女脸不红,心不跳,唱起一曲最时兴的《清江引》:

  \"床上侧,枕儿偏,轻轻挑起小金莲。身子动,屁股颠,一阵昏迷一阵酸。叫声哥哥慢慢耍,等待妹妹同过关。一时间,半时间,惹得魂灵飞上天。\"

  满屋笑声哄然。

  有老妪捧着小香炉,点燃一柱香,祝客人万事如意、美事成双,讨要香火钱。

  随后,丫环们趁时端上杏仁、半夏、豆寇、小蜡茶、香药、韵姜、砌香、橄榄、薄荷、瓜籽等什物,摆满一桌。有的中看,有的可食,乃是正席之前的小食,名叫\"撒晰\",巧立名目要钱。孙友忙打发了她们,歌妓们也识趣退下。

  房中一时寂静下来,好让客人谈正事。

  \"张大人,\"陈有龄边磕瓜子边发问:\"江南第一楼,难道仅是这些货色,尚不如西湖边的'万春楼'姑娘中看。\"

  \"有龄兄到底是天堂过来人,\"张桂清笑吟吟道:\"慧眼识美,猎艳有道,不过,心急吃不得热锅粥,好戏还在后头哩。天香楼的美人,兴许九重大内的三千粉黛也无人比得。\"

  \"张大人如此推崇,可见情有独钟,饱享艳福,下官真是羡慕笑声中,张桂清眉头微蹙:万分呀!\"

  \"染园虽好,非久留之地,本院不日即将离任,不知所终,前程未卜呵。\"

  \"哦?\"陈有龄故作惊讶道:

  \"张大人高升何职?\"

  \"都是自家弟兄,实不相瞒,军机处有意调我入浙,圣上欲召归京,孰利孰弊,尚难逆料,首鼠两端,未便作决。\"

  \"张大人能离开兵火之地,已属万幸,无论到哪里,都是好事,下官当为大人庆幸。\"

  \"有龄兄说得是,我若到浙省主事,得有龄兄辅佐,孙小弟支持,事业必定顺利,有龄兄以为如何?\"

  陈有龄沉吟不语,思考着如何对答。平心而论,他希望张桂清到浙江署理抚院,自己迁升更速。但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张桂清于陈有龄有扶持之恩,若做了他的下属,必收受巨银,受之无愧。盖人之相处,远香近臭,终日在一起,反而不便行事。从长远计,张桂清回天子脚下,朝中做官,于自己利则大焉。

  \"张大人,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孙小弟是有龄兄八拜之交,亦是本院好友,但说不妨。\"孙友的两万存银令张桂清颇生好感,另眼相看,引为知己。\"陈大哥和小弟听说张大人入浙,欣喜万分,有大人庇护,我们日子更好过,盼大人早日上任,如大旱之望甘霖。\"

  \"这么说,本院应该到西湖一游。\"张桂清道。

  \"小弟内心的确这么想,可是为大人着想,大人又不能轻率入浙。\"

  \"这是为何?\"

  \"小弟经商有年,结交各地朋友,江湖上熟人极多,自金陵失陷后,江南各地洪门青帮,纷纷打造兵器,伺机起事,听说上海小刀会首刘丽川,便欲与洪扬遥相呼应,浙江青龙会、永生堂诸团体,也跃跃欲试。倘若战火蔓延,危及浙省,大人岂不才脱狼窝,又陷虎口,辗转流徙,无有宁日?\"

  \"呵?\"

  张桂清殊为吃惊。他科班出身,宦途得意,走的是一条光明正道,人称白道,不知黄道红道,更不懂江湖黑道。到江苏做官,已被民军吓破了胆,始知天下还有敢逆天朝圣意的人。兼以耳闻江湖帮会在地方上颇得民心,振臂一呼,从者如流,官府奈何不得。他才知道黑道厉害。

  听孙友一说,觉得合情合理,外官难做,还是回朝中发展为妙。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本院尚未作决,幸得孙小弟忠言,他日若回朝中,定向天子奏报实情,恭请圣裁。\"

  陈有龄与孙友相视一笑。

  这时,仆人鱼贯进屋,摆开正席,以淮扬大菜为主,计有:八宝鸡、大鱼头、糟猪脚爪、桂花肉、虾子大乌参、生爆鳝背、大汤黄鱼、黄闷鳗、醋溜鳜鱼、清蒸螃蟹、水晶肴肉等,俱是佳肴美味。

  酒则有花雕、孙氏黄酒、状元红、归元酒几样陈酿。

  一名胖妇人笑吟吟进来,她衣着华贵,面相富态,宛似命妇,举止得体,乃是天香楼鸨母,却全无妓院妈妈的俗气。

  鸨母向众人福一福道:

  \"三位官人,可中意哪路花神?\"

  孙友不解其意,张桂清在风月场中最熟悉典故,道:

  \"都过来瞧瞧。\"

  上海地方都称妓院姑娘为\"小娘\"或\"姐儿\",唯独天香楼别具一格,把楼中当红的姑娘称为\"花神\",按天生丽质分为十二时节花卉,以花代名,称为\"花神\"。

  花神代表美女,并非天香楼独创,古已有之,典出有据。何桂清博闻强记,过目成诵,他卖弄似地向两位契友讲述古书中记载的十二位花神。

  正月梅花神是寿阳公主。《海录碎事》记载: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白天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她额头上,生成五色花,用手轻轻去擦也不掉,此后就有了梅花妆,世人称为梅花神。

  《钗小志》说蔡文姬喜欢用杏花插在发髻上,粉面白花,非常艳丽,故名为杏花神。

  三月桃花神,有杜牧诗为证: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据考证为息夫人。

  《霍氏说林》称美人丽娟喜爱蔷薇花,夫君平川郡王不惜耗费千金购万朵蔷薇花在院中,千金买美人一笑,风雅绝世,丽娟称得上蔷薇花神。

  《北齐书·魏收传》记载:安德王延宗娶赵县李氏的女儿为妃,妃子的母亲宋氏献了石榴给安德王。众人都不知道她是何意思,魏收说:\"石榴的小房里面有很多粒子,现在皇上新婚,皇妃的母亲希望你们多子多孙。\"延宗听了非常高兴。现在以安德王妃为石榴花神,岂不很吉祥吗?

  六月莲花神本是西施,但西施年代久远,世人不知她真相如何。《钦定全唐诗》上记载:唐朝大历年间有一女子名旻采,自幼与邻居的男孩文茂订婚。长成后,文茂给她寄诗传情,旻采就用莲子表意。有一颗莲着如何对答。平心而论,他希望张桂清到浙江署理抚院,自己迁升更速。但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张桂清于陈有龄有扶持之恩,若做了他的下属,必收受巨银,受之无愧。盖人之相处,远香近臭,终日在一起,反而不便行事。从长远计,张桂清回天子脚下,朝中做官,于自己利则大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