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全民一统共识!】第1/3段
万事开头难!
嬴政在历史上能被称作千古一帝,华夏始皇,就是因为他奠定了从零到一的一统制度框架。
但是对于一统的全民共识,却并不是嬴政达成的。
只能说嬴政开了个头,直至汉武帝以后,华夏九州才算真正拥有了一统共识的民意基础。
那么这有什么区别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便是……
后世明太祖朱元璋开办第一场恩科之时,上榜的全都是南方举子!
当时直接就把刘伯温吓得虎躯剧震!
怎么?
只有南方举子上榜!
是否代表着大明只有半壁江山?
老朱那肯定气的眼珠子都红了!
负责恩科的名儒宋濂差点没吓的晕过去。
没办法。
后续只能再专门为北方举子增设一场补考。
综上。
南北分榜的惯例便流传了下来。
包括现世的每个省、市的分数线都各有不同,非常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分数线会低上一些。
这都是为了在教育和政治层面,尽可能保证阶层流通途径的公平、公开、公正。
同理。
大秦现在也得这么搞……
弃中原于不顾。
就等同于迟早会失去江山半壁!
相比之下。
明朝就要舒服很多。
一统的全民共识早已深入人心。
半壁江山是绝对的忌讳!
可大秦不一样。
表面上确实是一统了,但实际上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对立非常严重。
顾得了一方。
往往就顾不住另一方。
给中原人入仕的机会。
关中民意势必沸腾。
怎么办?
就当真没办法了嘛?
此刻。
餐桌上的所有人,都本能的把目光再次聚焦在了许尚的身上。
“咳咳!”
许尚清了清嗓子,道:“首先老夫要明确一点,给陵邑子弟入仕的机会,并非老夫一拍大腿的灵光乍现,也不是刻意偏袒中原余贵,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陵邑子弟可入仕,中原百万余贵就肯定有一大批人愿意主动入关中,毕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这便很好的解决了前期迁徙中原百万余贵的难题。”
“同时,陵邑子弟中若有好苗子,那就理应为我大秦所用,曾经孝公的招贤馆,不也是吸引来了诸多中原外客干才,还有商鞅变法强秦!”
“最后,若想要造就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就不能仅老夫一拍大腿的灵光乍现,也不是刻意偏袒中原余贵,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