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儒之仁爱,墨之兼爱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上古对于天是无比敬畏的。

  但凡出现点疾风骤雨,闪电雷鸣,巫者都要祭祀起舞一番。

  后随巫祭转人祭。

  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不谈殷商王室有多么嗜杀。

  哪怕是民间,修桥、铺路、盖屋、祭宗祠等等,往往都是要用奴隶献祭于上天的。

  因为无论干什么,只要涉及到【动土】二字,就必须得心怀敬畏,执行人祭。

  而殷商的统治,人祭本身也是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直至姬周灭商,周公废除了人祭,转而施行周礼。

  然而。

  民间的殉葬和陪葬之风,仍旧在延续。

  区别在于。

  部分地区慑于礼法限制,遂用草人陪葬,谓之【刍灵】。

  后又转而更换为陶俑。

  于是。

  孔子提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子斥骂第一个使用陶俑作为陪葬之人,应当断子绝孙。

  毫无疑问。

  孔子对此非常生气!

  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猜测陶俑价格高昂,孔子生气是贵族奢靡厚葬,压榨民生太过。

  实则并非如此。

  孔子确实提倡厚养薄葬。

  然而。

  礼葬本就是儒孝的关键一环,大行之,也未尝不可。

  孔子真正生气的原因。

  乃是陶俑与人,太类似了。

  今天陶俑可以代替草人的周礼刍灵,明日就会有贵族用真人奴隶替换陶俑,再度兴起人祭之风。

  故。

  孔子方才大怒!

  综上。

  孔子排斥人祭,维护周礼刍灵(草人)代之。

  其信天服命。

  遂仲尼有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何也?

  众所周知。

  孔子有弟子颜回和子贡。

  颜回尊天顺命,却一贫如洗,死后有棺无椁。

  子贡从来不信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什么天不天,命不命的,全当不存在。

  可子贡却一生富足有余。

  因此。

  孔子才会提前言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再观老子……

  老子认为【道】先天地而生,实乃万事万物的规律。

  如生老病死。

  如四季轮转。

  此皆为有无相生,道法自然。

  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尊道而行,没有感情,对于世间万物皆是一视同仁的。

  至于同为道家的老庄。

  庄子就很简单了。

  天地为主宰,人力是无法改变天运的。

  既如此,那还整天担惊受怕,求天求地个什么劲儿呢?

  不如直接开摆,爱咋咋滴。

  谓之:知天,安命也。

  荀子要更进一步,其提出了天人相分,甚至于人定胜天!

  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划重点。

  制天命而用之!

  意为与其歌颂天命,不如找到天地间的运行规律,尔后控制天命,使用天命。

  毋庸置疑。

  荀子要更加的经世大胆,外加重视人为、人事。

 p;不如直接开摆,爱咋咋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