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民将不民?国将不国?第3/4段
事实上。
比之毛亨预想的还要更加严重。
因为没有了【天人感应学说】的天命垄断地位。
儒家以后再想对诸子百家施行兼容并蓄,就会非常麻烦。
诸子百家终归儒的青史进程。
终究是被一双无形之手,当场掐断!
随即。
“纵然我儒家的仁爱有缺,那尚贤总是没错的吧?”
毛亨深吸一口气,挣扎的道:“仁德之政,说白了就是仁人之治。小辈……我儒家的尚贤仁人,你总该无法反驳了吧?”
毛亨想要通过天人感应学说,决定大秦未来的官吏任事标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某个地方郡县,若是遭了天灾。
那一定就是朝廷没有用对【仁人】,不然何以会遭灾呢?
可想而知。
一旦儒家通过天人相应,把控了吏治人事,那就真的无法无天了!
“尚贤仁人。”
扶苏蹙眉思索道:“我好像刚刚听前辈亲口说过,管仲曾当过逃兵,不知一个逃兵……是否符合儒家尚贤仁人的标准?”
毛亨闻言瞬间眼珠子一瞪:“小辈,你……”
什么叫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扶苏着实变聪慧了。
是啊!
你儒家张口尚贤,闭口仁人。
齐之名相管仲,在成名之前能是仁人吗?
还有商君一开始也不过就是个魏国中庶子。
即:魏相的属官,侍从之臣而已。
“另外,我大秦用人向来是才德兼备,才为首位。”
扶苏淡然的道:“秦相李斯于谏逐客书中有言,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由余乃晋人,后成戎狄使臣,秦穆公见其贤,以计招揽入麾下。”
“百里奚就更加不用说了,本是俘虏奴隶尔,潜逃入宛,反被楚人擒获,是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了秦国,再委以上大夫的重任。”
“蹇叔、来丕豹和公孙支也都身份不高。”
“想来他们应该都不符合儒家尚贤仁人的标准。”
……
扶苏搬出了李斯的谏逐客书。
大秦用人的标准。
注定与儒家的仁人贤士,背道而驰。
“穆公慧眼如炬,自当不是寻常君王能够相提并论的。”
毛亨握拳道:“但话又说回来,小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秦朝后续出了一个庸君怎么办?”
“君王不再有识人之明,那么就必须得有相应的贤仕选拔标准。”
“是以:就得用【天人相应学说】进行辅政,简拔贤仕。凡地方郡县显现天谴灾异,必是朝廷用错了人,理应迅速更换正确的仁人前往治灾施政。”
……
毛亨把扶苏的举例,全部归为了君王具备识人之明。
而他想要利用天人相应学说,敲定一个兜底的官吏简拔制度。
毛亨就不信了。
大秦后世能永远都是明君,一个庸君都不出?
“不不不!”
扶苏认真的道:“我很清楚儒家尚贤仁人的标准是什么。”
“无非就是德孝之名,嫡庶之别,血脉之分,以及论资排辈。”
“如此层层框限,有才之士只会被一再埋没,比如昔日鲁国的腐朽,便是最佳的例子。”
“而我认为大秦的官吏简拔标准应当是:临阵能制胜,不使将士枉死是德!治国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冻馁之苦是德!”
“不知前辈以为如何?”
……
诸子百家,很多都推崇尚贤。
其中墨家的尚贤以大义为准,最是纯粹。
儒家就比较复杂一些了。
德孝之名,顾名思义,你如果不孝顺,再怎么有才都没用。
嫡庶之别,宗法制有大宗和小宗的区分。
那么大宗之嫡子,百分百横压小宗之庶子。
对。
百分之一百。
小宗庶子纵使才学通天,你不是大宗,又非嫡长,就统统都是白费。
原因在于。
你的出身太低,你就一定会不择手段的往上爬,甚至贪财好色,难以自持。
即:出身低,等于无德。
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