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格物:沧海桑田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许尚又看向了身边小赵……

  嬴政开口道:“夫子,石杯乃雕琢而成,说明自然之物,皆可雕琢成器。”

  许尚点头:“恩,还行。”

  陈平:“石杯,这用来下毒会不会更加适用?”

  许尚:“……”

  好小子!

  让你格物,你反而研究要怎么下毒……

  许尚表示甚是无语。

  最后。

  乌氏陀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只能附和了颜产的结论。

  如此。

  众人格物发言完毕,尔后便都紧盯向了许尚,他们都想看看夫子还有何惊天之言。

  许尚自然也不会让在场众人感到失望。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道:“格物,便是要穷尽天理,究其本质。”

  “所以小儒生和下毒小友都没能说到点子上,小赵的雕琢成器,倒是沾了一点边。”

  “至于颜小友和纵横家小友剖析石杯乃是山石,并且想要对山石进一步穷究,这才是最为正确的方向。”

  “只可惜你们堪破的不够深。”

  ……

  许尚首先指出了众人的方向性问题。

  华阳太后跑题了,不论。

  扶苏和陈平都有些词不达意。

  嬴政在初次格物的方向上,不够精准。

  只有颜产和屠雎还算正确。

  “在我们确立了格物的方向以后。”

  许尚抬起手中的石杯:“现在就是要盯它、参它、格它的本质,它状若石杯,实乃岩石。那么问题来了,岩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许尚之言,当场把所有人都给问住了。

  是啊!

  岩石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许尚缓声继续:“答案很简单,岩石有三种形成方式,第一种乃是火成岩,也就是由炽热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第二种是变质岩,顾名思义,由于岩浆流过形成的高温和高压,遂从别的石头变成了岩石。”

  “第三种则是沉积岩,由水流搬运沙石、动物骸骨化石、贝壳之类的东西,沉入海底,再由地热进行捏合,遂成岩石。”

  “故,从我们手中石杯的贝壳印痕,便可看出此物必定是沉积岩……”

  ……

  格物穷理。

  理学,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科学。

  或者说与科学非常相近。

  都是为了搞清楚一个事物的本质,以及进化的过程,形成的详细原因等等。

  忽然。

  颜产立即提出疑问,道:“不对啊!前辈,若按照你口中所说的,这个石杯乃是沉积岩,由水流带入海底,可我们此刻所在的地方,并非海底啊?”

  颜产和嬴政等人对于火山岩浆等词语,他们肯定是不懂的。

  但水流裹挟入海,再通过沉积化作岩石。

  这单从字面意思也是能够轻松理解。

  所以。

  颜产才能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

  即:石杯乃是用此间院湖岩石雕刻而成,按照许尚入海沉积的理论,明显有些说不通。

  许尚笑笑:“那就只能说明在远古时期,齐地就是海底,只是随着岁月变迁,沧海桑田,曾经的海底变成了陆地。海底的礁石也变成了今日的山岩……并由你颜产之手,雕琢成器,变为石杯,现在更是落入我手作饮茶之用。而这,便是格物致知!”

  颜产:“~⊙▽⊙~”

  嬴政:“d(?д??)”

  不等众人震惊。

  许尚突然抬手夹住了一片……由清风裹挟而来的落叶。

  “常言道,一叶当知秋也!”

  许尚把落叶摆在众人眼前:“老夫格此落叶,其名为槐,春花秋落,夏可观赏,冬可入药。”

  “槐叶清火,槐枝散瘀,槐果明目。”

  “同时还有槐位之名,寓意乃是三公执政,望稷下学子,皆能跻身庙堂,才尽其用,造福百姓。”

  “若再进一步放大,当晓四季轮转,金秋将至。”

  “老百姓忙活大半年,终于要到收成的时节,北境的匈奴人估计又要犯边,席卷边镇打草谷等等。”

  “这就是格物致知,这就是一叶知秋,再知千里之外,进而通晓天下之势。”

  “以此为鉴,当明白为何有人纵使是殚精竭虑,都无法掀起半点风浪。有人一念之差,却足以令九州浮沉……”

  “便是因为我们在格物致知方面的境界,有如天地之差。进而导致各自掌握的命运权重,恍若鸿沟之别!”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