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守虚,合道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佛门禅宗有个底层逻辑。

  人都是带着【业】降生的……来这尘世之中,经五蕴之罪,受烦恼之苦。

  那么要如何消【业】呢?

  答案是尽量不沾果报的做事。

  比如你此刻看到了一位老乡要被饿死了,你心念一起,便要去救人……

  这个起心动念,既是悲悯,也是你的【业】。

  救人的过程,便是消业。

  可如果你救完了人,又去找人要回报,这便是沾染因果,你就会背负新的【业】。

  所以。

  你就得不沾因果的去做事。

  而且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尽心。

  或许这个例子太小。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例子。

  当嬴政出生在赵国邯郸的时候,他能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做秦王,成始皇吗?

  毫无疑问!

  质子嬴政,那个时候连保命都难,万万是不敢这么想的。

  可最终嬴政却成就了始皇之名!

  这就是嬴政此生的【业】!

  一个命中注定的……【亘古之业】!

  反观普通人,或许终其一生也只能做个平民,或者搞点小买卖。

  这说明你出生并没有带太多的【业】,也没必要担那么大的责任,只需安心知命,实心用事,便可求得往生极乐。

  综上。

  禅宗佛学的底层逻辑,颇有点劝人学会认命的意思。

  而且还是乐于认命的那种。

  你位高权重,说明你这辈子需要消更多的业,才能求得往生。

  我就一个平头老百姓,只需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有可能把业消的干干净净。

  这个时候。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待佛学中的小乘和大乘,也就非常清晰了。

  小乘:拒绝众生的烦恼和业债,只为不沾因果的渡个人,渡己身。

  大乘:拥抱众生的烦恼,把众生的业债视为自己的业债,只求渡化众生,并带着众生一起走向往生极乐。

  ……

  此刻。

  许尚的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顿时让颜产为之一愣。

  旁侧。

  嬴政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道:“夫子,这大乘佛学,感觉怎么跟墨翟的兼爱平生挺像的!”

  墨翟兼爱,是要建造人人平等互爱的大同理想国。

  从某种角度来说。

  后世佛学在进入东方之后,必然经过了本土化,难免就会吸收儒、墨、道等思想精髓。

  不然佛学在华夏是很难扎根普及的。

  “没错。”

  许尚点头:“佛学大乘,普度众生……有墨家兼爱大同的影子。”

  “同时,也有道家人宗的思想。”

  “因为道家人宗认为: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遂我辈当以悲天悯人为怀。”

  “至于儒家则是仁之端也,一体之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

  ……

  佛门普度众生。

  墨家兼爱平生。

  道家人宗悲天悯人。

  儒家提倡仁之端也。

  这四种概念,都是心怀苍生。

  区别在于。

  佛门着实会让人软化的非常彻底……

  但眼下用于外族,化胡为佛,却无比合适。

  至于在中原九州……那肯定就得严防一下佛学蔓延,毕竟我们自己已经有了儒、墨、道三家的类似思想概念,

  忽然。

  “哇!”

  扶苏惊叹出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说的可真是太好了。”

  扶苏的赤子之心,使得他对于这种大仁之言,非常的有感觉。
道家人宗悲天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