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没有死亡,何来新生?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病患的权力过大,就会抑制医学发展。

  这其中的平衡究竟要如何寻找。

  便是司法与民意之辩的关键核心。

  “子思齐……”

  许尚询问道:“你对医者做过深入了解吗?”

  子思齐闻言眉头轻颤:“这个……医者嘛,救死扶伤……”

  不等子思齐啰嗦一些正确的废话。

  许尚直接打断道:“停!”

  子思齐:“……”

  许尚认真的道:“医者在我眼中,可分为两个类型。”

  子思齐:“不知是哪两个类型?”

  子思齐突然发现,许尚的经世积累,似乎应该用可怕二字进行形容。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子思齐作为八派大儒之一,他其实对于诸子百家都是懂得的。

  只不过真要深究自身的功底和眼界。

  子思齐比之许尚,确实不在一个层面上。

  “医者,分为研究型和治疗型。”

  许尚缓声道:“治疗型的医者,便是尔等眼中的救死扶伤之人,他们对于病人更加具有同理心,也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为病患考虑上。”

  “而研究型的医者,相对而言较为无情,因为过强的共情心理,会影响他们的思绪和状态。”

  “所以,研究型的医者往往对于病人之死,不会产生太多的情绪波动,对于他们而言,治疗失败以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顾用药量,多了、少了,亦或者缺了。”

  “直至某一次成功治愈了病人,也就能够将病例整理一下,编撰成医书,传于后世。”

  “综上,对于神农氏尝遍百草这件事,我信……却也不曾全信。”

  “还有医圣岐伯,医祖扁鹊,在你们眼中完美无缺的医家圣人,他们所编撰的医书,绝非凭空得来。”

  ……

  许尚一直认为……

  同理心,共情心,会让自己产生严重内耗。

  更何况一个医者,需要时常游走于生死的边缘。

  一个家庭痛失亲人。

  所有亲属都会哀痛万分,甚至于哭泣到昏厥。

  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放到后世……

  你作为医生在全力施救过后,却仍然没能把病人从鬼门关拉回来,你理应会感到无比自责,外加自我怀疑。

  但你不能一直陷入到这种负面情绪之中。

  尤其对于一个研究型医者而言。

  治疗失败。

  最应该做的其实是统计数据,医学本就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一场场实验方能得来正确答案。

  失败是正常的。

  没有死亡,何来新生?

  这就是现实!

  很无奈。

  也很残酷。

  “子思齐,你想通过民意司法形式的投票裁决,为黔首病患兜底,这个初心确实没有错。”

  许尚开始下定论的道:“但你依然有些忽略了,医学本就是在生死之间的夹缝中求发展。”

  “如果按照你所言的标准,只要治死了人,不管什么情况,都要一律处死医者。”

  “那么从今以后你将再也看不到扁鹊内外经,天回医简,素问,黄帝内经,岐黄之术的诞生。”

  “因为路都被你们给封死了……”

  “尔等自诩人性本善,事到临头,却又尽显自私之相,张口闭口都是不管不顾的以命抵命。”

  “可真要让你们废掉医家和医学,你们却又退缩了,典型的既要又要……”

  “一边享受着前人苦心研究得来的医理成果,一边歌颂着神农氏、医圣和医祖的伟大。”

  “而我今日偏要告诉你们,今朝每一本医书的背后,都必然存在成百上千次治疗失败的案例。医圣、医祖固然可敬,但那些推动了医学发展的无名白骨更加伟大。”

  “同样的……回到此时此刻,当治疗失败的情况,落到了尔等或者尔等亲人的头上,你们却又瞬间变脸开始吵嚷索命……”

  ……

  人性就是这样。

  许尚从未抱有任何期待。

  我们都希望用他人的性命,去推动医学的不断发展。

  尔后我们还能享受到医学发展后的成果。

  两全其美。

  慷他人之慨。

  无非就是多称赞几声无名之辈的伟大。

  反正只要别伟大到自己身上,就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然。

  便得杀人偿命,以命抵命。

  何其可悲?

  又何其可笑!

  当然。

  许尚同样不赞成人体实验什么的。

  他真正想表达的是……

  “我告诉你们,如果真是庸医害人,那;一个家庭痛失亲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