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钱粮在手,天下我有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就算降低一些田亩税。

  最终百姓卖粮换钱以后,也还是会把余财存入钱庄的,流不到其他地方去。

  李斯依旧可以全力调动全民资源,治理黄河,推动中原的水利建设等等。

  “现在田亩收税确实不合时宜。”

  许尚点头:“没关系,老夫还有一法,随着国家的发展,生产力和商品会越来越多,便可对应让更多的银两流入民间。”

  “银两越多,钱财就会成比例的稀释。”

  “这么一来,所有权贵阶层的家财就得想办法拿出来,以钱生钱,不然他们的资产便会持续性贬值。”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金银矿产,只在倭岛存有,乃是国家垄断,相当于银钱的发行,都由朝廷掌控,不怕权贵阶层囤银居奇。”

  “此为能够搬上台面的阳谋,任谁看穿了都无用。”

  ……

  许尚曾经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

  为何明末的财政会搞成那个样子。

  其实本质上就是华夏乃是贫银国。

  金银全靠对外贸易输入。

  这意味着朝廷无法掌控货币发行权,一旦官方的对外贸易走不通了,就会导致朝廷缺少银钱。

  而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不仅不会掏钱出来……他们还会想办法搞毁官方的对外贸易,然后他们私下里在沿海弄走私……

  待赚发了以后。

  他们会把银子囤起来,让市面上的银子越来越少,自然价格就会越来越贵。

  因为明朝自从张居正改革之后,税收全都变成了银子。

  百姓交税得用粮食换银钱。

  结果市面上银钱变少。

  百姓就得用更多的粮食换银钱……

  然后文官集团越囤越兴奋,因为他们的资产在不断增值。

  最终。

  明朝崩了。

  李自成攻入京师,一场搜刮下来,就搞到了白银六千万两,黄金一千三百万两……

  当然,也有反面教材。

  那就是朝廷疯狂发行货币,最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但这是纸币的最大弊端。

  宋朝交子,明朝宝钞。

  都难逃这个结果。

  相比之下。

  黄金和白银毕竟是实物,不仅可以做为货币,首饰方面有着极大的需求,金银矿产的总量也是有限的。

  极难贬成白菜价。

  这也是某漂亮国最初用货币铆钉黄金的原因……

  “彩!”

  尉缭子双目放光的轻喝一声!

  他对货币和经济什么的,较为短板。

  今天听完许尚的开解。

  尉缭子只觉醍醐灌顶,一手连着一手,他瞬间都感觉自己成为执政小能手了!

  嬴政也猛灌几樽浊酒下肚,道:“我懂了,用倭岛的金银矿产,成比例的稀释权贵阶层的资产。然后权贵阶层就得把银钱拿出来,或经商,或花在别的地方换得回报。”

  嬴政大概理解了许尚的思路。

  不怕九州权贵阶层有钱。

  未来的陵邑士卿阶层也好,关中勋贵阶层也罢,你们再有钱……只要别囤积居奇,愿意拿出来搞商贸,弄建设,就都是能够容忍的。

  毕竟横竖都是肉烂在锅里。

  对国家发展相对有益就行。

  李斯饶有兴致的道:“这点我倒是有些思路,可以大力推崇水利建设,哪个权贵愿意投钱,就能够换得水利两岸的土地作为等价回报……或者持续性的划拨一部分税收之类的。”

  李斯对于经济建设方面,显然还是有些造诣的,他很快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许尚也给出了认可态度。

  然而。

  右相王绾却抬手道:“夫子,我有个别的看法,那就是如果从倭岛海量开采金银,作为我大秦的货币……贬值的不仅是权贵阶层,的资产在不断增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