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定不负陛下所托,为大明开创新局第3/4段
这不仅是对一位伟大探险家的拯救,更是对生命价值深刻理解的体现,以及对未知世界无尽探索精神的致敬。
朱由检,身为一国之君,却无丝毫天子之傲,他的步履轻盈,带着几分书卷气与谦逊,缓缓言道:“老先生在上,晚生朱由检,特率微步,诚心来访,望赐一见。”
言辞间,温文尔雅,尽显其不凡气度,仿佛这皇权的重压于他而言,不过是轻风一缕。
从那简陋却不失雅致的屋舍内,传来了一声坚定而清癯的回应:“老夫徐霞客,志在山水,无意庙堂之高,请陛下莫要强人所难。”
声音虽淡,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朱由检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中闪烁着诚挚之光:“老先生误会了,朕此行,非为功名之累,亦非权位之诱,实乃久仰先生大名,心生向往,只愿一睹先生风采,共叙山水之间无限风光,别无他求。”
随着话语落下,吱呀一声,木门轻启,仿佛开启了通往另一番天地的大门。
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立于门扉之后,正是那位游历四方,笔下生花,记录了无数山川奇景的地理大家——徐霞客。“陛下屈尊至此,老朽不胜惶恐,有礼了。”
徐霞客拱手回礼,动作间透露出一股超脱世俗的淡然与风骨,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由得心生敬意。李定国站在一旁,目光中满是惊愕与敬佩交织的光芒。
他未曾料到,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竟能如此平易近人,对一位布衣之士表现出如此深的敬意与尊重。
这一刻,他心中的帝王形象悄然发生了变化,那不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叙述,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知人善任的明君形象。这份意外之喜,让他对即将展开的对话充满了期待。
“请进!”伴随着一声热情的呼喊,徐霞客亲自打开房门,微笑着将几位访客迎入屋内。
走进房间,一眼便能看到案几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仿佛刚刚经历过一场精心的整理,而从那堆叠如山的纸张和尚未干涸的墨痕可以推断出,徐霞客正在埋头梳理他的珍贵游记。
朱由检踏入房间后,目光迅速扫过四周,但并没有流露出过多的好奇或惊讶之色。
相反,他显得十分沉稳内敛,径直走向徐霞客,礼貌地抱拳施礼道:“徐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朕之荣幸。”徐霞客赶忙回礼,并邀请朱由检入座。
两人相对而坐,开始交谈起来。朱由检态度谦逊,言辞恳切,向徐霞客请教了许多关于地理、人文以及历史方面的问题。
徐霞客则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一一耐心解答。
他们之间的对话犹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妙语连珠,气氛融洽至极。
正如《庄子·外物》中所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此刻,无需过多言语,彼此间的理解和敬意已在言谈举止间自然流露。
然而,整个交流过程中,朱由检却对让徐霞客去寻找煤矿之事绝口不提。
似乎他此次前来纯粹是为了与这位名震天下的旅行家探讨学问,而非另有目的。
尽管如此,双方依然聊得不亦乐乎,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与此同时,朱由检这次前来寻找徐霞客的住处时,特意没有让杨嗣昌跟随左右。取而代之的,只有李定国陪伴在侧。李定国心中暗自诧异,不禁对眼前这位皇帝的胆量刮目相看。
毕竟,作为一国之君,竟敢轻车简从,孤身深入民间拜访他人,这种行为实在罕见。
随着与朱由检接触的增多,李定国原本坚定的想法也逐渐发生了动摇。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帝王,思考那些流传于世的关于朱由检残暴不仁的传闻是否真有其事。
如今亲眼目睹朱由检如此礼贤下士,不惜屈尊降贵亲自登门拜访一位平民百姓,只为求得真知灼见,这样的举动着实令人钦佩。
莫非,所谓的暴君之说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或许,真正的朱由检并非如外界所传言那般不堪……想到此处,李定国对朱由检的看法已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李定国心中的疑惑如同春日里细雨绵绵,不绝如缕,而脚步却未停歇,与朱由检并肩踏入了徐霞客那幽静雅致的居所。“老先生,我二人不请自来,还望海涵。”
朱由检的声音温和而谦逊,仿佛春风拂面,带着几分歉意与敬意。
徐霞客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深深的敬意,他缓缓屈膝,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跪拜:“草民徐霞客,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一举动,宛如平静的湖面突然泛起了层层涟漪,让周遭的空气都凝固了一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