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深渊之上独木桥,心惊胆战搅人心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至澍深知,一旦那沉甸甸的兵符离手,便如同斩断了复仇之剑的锋芒,将亲人血海深仇的救赎之路,悄然封堵。于他而言,这兵权,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心中那不可磨灭的火焰,燃烧着对过往不公的愤怒与不甘。

  他,朱至澍,一个将兵权视若生命的人,怎会轻易让出这唯一的倚仗?那不仅仅是放弃权力,更是将复仇的希望埋葬于无尽的黑暗之中,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沉重代价。

  然而,现实如冰冷的刀刃,悬于颈间。不交出兵权,等待他的将是叛国之名的重压,一个足以让他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污点。这罪名,如同无形的枷锁,无论他如何挣扎,似乎都无法逃脱其束缚。

  朱由检,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其心深似海,手段狠辣,朱至澍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此番动作,无疑是帝王为巩固皇权,对藩王势力的一次精准打击,而他,不幸成为了那第一枚落下的棋子。

  但朱至澍,岂是坐以待毙之人?他心中燃起了不屈的火焰,誓要扭转乾坤,将命运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他明白,唯有主动出击,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中,寻得一线生机,为亲人复仇,更为自己正名。

  于是,朱至澍开始筹划,他的心中绘制着一幅幅精密的棋局,每一步都需深思熟虑,既要避免直接冲突以免落入陷阱,又要巧妙布局,逐步削弱对手的力量,最终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绝与智慧的光芒,誓要让世人见证,一个被命运逼至绝境的藩王,如何以智取胜,改写自己的命运篇章。

  这决定于他而言,犹如悬于深渊之上的独木桥,每一步都踏得心惊胆战,权力之手的魔力,竟能如此轻易地搅动人心与命运的波澜。

  他心中并无叛逆之火,唯有为家族雪耻的炽热渴望,燃烧着每一寸灵魂。崇祯皇帝的形象,在他眼中渐渐模糊,化为一尊空有龙袍加身,却怯于担当、只图皇位安稳的泥塑偶人。

  忆及张献忠肆虐四川,那片曾繁华的土地沦为人间炼狱之时,朱由检又在何方?是闭目塞听,还是无能为力?他派出的使者,如同石沉大海,音讯全无,这不仅仅是消息的杳无音讯,更是希望的悄然消逝。

  每一桩悲剧,每一份失望,如同锋利的刀刃,在朱至澍的心头细细雕琢,直至痛彻心扉。他深知,将兵权拱手让人,无异于将大明江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朱由检,这位帝王,已无法成为他心中的依靠。

  “孤誓要力挽狂澜,不让这大好河山,毁于无能之手。”朱至澍的目光穿越重重山峦,仿佛与开国太祖的英魂遥相呼应。太祖曾历经风霜,以乞丐之身,铸就了大明的辉煌基业;而今,自己虽也在逃难中尝尽人间冷暖,却也要效仿先祖,以不屈之志,拯救这风雨飘摇的天下。

  在这一刻,他仿佛看见了自己与太祖之间,那条穿越时空的纽带,紧紧相连,共同承载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

  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朱至澍心想,自己注定要走上太祖朱元璋的道路,以一己之力挽救即将崩溃的国家,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明百姓。最终,他将开创一片新天地,建立起一个与太祖时期相似的伟大王朝。想到这里,朱至澍心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大明王朝并非无法改变,只是这个重任必须由他朱至澍来承担。“让骆养性先回去吧,我会亲自进京觐见圣上。”朱至澍坚定地说。此刻时机尚未成熟,他需要先稳定住骆养性等人,至于其他人则完全不在他的眼中。这种自信源于他作为王爷的身份,更是流淌在他血液里的傲然骨气。然而,一旁的魏云凡却急忙劝道:“王爷,万万不可如此行事啊!”

  夜幕低垂,朱至澍的言语中夹杂着愈发浓烈的怒意,如同暗夜中的狂风,肆虐而狂暴:“‘有何不可?’此言何其荒谬!莫非要让本王拱手让出兵权,任由那血海深仇化作泡影?孤之恨,岂能不报!”他的双眼仿佛被无尽的恨意所吞噬,理智的灯火在这片黑暗中摇摇欲坠。

  魏云凡,一个精于世故、善观风向的智者,心中暗自盘算。他深知,这位蜀王已被复仇的烈焰吞噬了理智,若任其沉沦,必将是万劫不复之局。在他眼中,建立军队本是权宜之计,待朝廷收归之时,自可借此东风,更上一层楼。而今,蜀王之举,却似在悬崖边翩翩起舞,不仅仕途无望,更恐身陷囹圄,乃至性命不保。

  魏云凡心中焦急如焚,他必须寻,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明百姓。最终,他将开创一片新天地,建立起一个与太祖时期相似的伟大王朝。想到这里,朱至澍心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大明王朝并非无法改变,只是这个重任必须由他朱至澍来承担。“让骆养性先回去吧,我会亲自进京觐见圣上。”朱至澍坚定地说。此刻时机尚未成熟,他需要先稳定住骆养性等人,至于其他人则完全不在他的眼中。这种自信源于他作为王爷的身份,更是流淌在他血液里的傲然骨气。然而,一旁的魏云凡却急忙劝道:“王爷,万万不可如此行事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