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欲借左良玉之死,成后世传颂悲篇第3/3段
正当思绪万千之际,门外王承恩的声音如同清风拂面,带来一丝外界的讯息:“陛下,有紧急密报。”言罢,朱由检心中已有所料,这必是李香君自外间精心织就的情报之网,捕捉到了左良玉那边的风云变幻。
或许,那是前朝遗梦与今朝新局交汇的先兆,预示着一段历史的终结与另一段未知的启程。朱由检轻轻颔首,心中既有期待,亦不乏忧虑,毕竟,每一场变革,都伴随着风雨雷电,考验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智慧与勇气。
朱由检心绪难宁,匆匆披衣而起,紧随王承恩的脚步踏入了幽静而庄严的御书房。夜色似乎也被这份紧迫所染,透窗而入的光线显得格外昏黄而沉重。
他轻启信封,一行行细密如蚁的字迹跃然纸上,如同暗流涌动,揭露着朝堂之下的污浊与动荡。信中所述,邻里之邦竟为筹措军资,不惜勾结朝中重臣,行贪腐之事,其胆大包天,令人瞠目。而左良玉,这位手握重兵的将领,更是骄横跋扈,对皇命置若罔闻,一切行事全凭个人喜怒,无视纲常法纪。
朱由检怒不可遏,双拳紧握,信纸在他手中被狠狠揉捏,最终化作一团废纸,被猛然掷向空旷之处,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他内心压抑已久的愤怒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杀!”这个字眼,从他齿缝间冷冷挤出,如同冬日寒风,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与冷冽。在他心中,这等蠹虫绝不能姑息,否则国将不国。
然而,愤怒之余,朱由检的思绪并未被冲昏。他深知,此番行动需得慎之又慎,既要清除奸佞,又要趁机稳固皇权。那些藩王,手中虽握有重兵,却也是制衡朝堂的一股力量。若能借此契机,令他们自愿交出部分兵权,以表忠诚,岂不是一举两得,既削弱了潜在的威胁,又增强了中央集权?
于是,朱由检的眼中闪过一抹深邃的光芒,那是帝王独有的睿智与决断。他明白,接下来的每一步棋,都将影响深远,他必须步步为营,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局中稳操胜券。
朱由检的心境逐渐归于平静,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冷冽而理智的光芒。他的思绪如同春日里初融的溪水,缓缓流淌,却在不经意间激荡起层层涟漪。
他开始在心中细细盘算,如何让左良玉这一将星的陨落,不仅不成为大明的损失,反而能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激荡起朝堂与军中的清风正气。
“若使其死得悄无声息,于军中凭空消失,虽可将祸水东引,嫁祸于皇太极或李自成之手,但此计太过浅薄,难以撼动根本。”朱由检心中暗忖,深知此路虽能暂时平息风波,却无异于饮鸩止渴,更可能不慎点燃两国战火,将大明拖入更深的泥潭。
“大明之基,在于内政清明,而非外患频仍。”他喃喃自语,目光中透出一股坚定。于是,一个更为深远且复杂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悄然成形。
他欲借左良玉之死,作为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剔除大明肌体上的腐肉,让这古老的帝国在剧痛中迎来新生。他要让左良玉的生命,在最后一刻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照亮大明改革的道路,成为后世传颂的悲壮篇章。
“就让这最后的牺牲,成为我整顿朝纲、肃清内政的序曲吧。”朱由检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那是对命运不屈、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微笑。在这一刻,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在他的手中,一步步走向复兴的辉煌之路。
朱由检的嗓音,宛若冬日清晨最凛冽的一缕寒风,穿透了寂静的空气,不带丝毫温情地吩咐道:“致信李香君,务必令其坚守岗位,丝毫松懈不得。此中事务,如织就的天罗地网,错综复杂,尤以左良玉之流,在朝野间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一动则满盘皆动。”
然而,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局势,朱由检的神色中却未见丝毫动摇,他的眼中仿佛燃烧着不灭的火焰,那是决心与意志的火焰,足以融化一切阻碍。“我意已决,不在乎这将掀起怎样的波澜,只因国之根基,不容蛀虫侵蚀。李香君,便是那洞察秋毫之眼,需她继续紧盯,不容任何疏漏。”
言罢,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他话语中的坚定与决绝,如同一位孤胆英雄,屹立于风暴中心,誓要拨云见日,还朝堂一片清明。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