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部署安排第3/4段
同时也会收留安抚灾民百姓参与城防建设,让百姓在保卫家园的同时也能有生计。”
范景文有别的顾虑,他微微躬身,表情严肃地说道:“陛下给杨嗣昌的官职是辽东巡抚加兵备使。
这样杨嗣昌基本就抓住了辽东的军政大权,这样一来杨嗣昌的权力会不会过大?”
范景文说话时,目光中带着一丝担忧。
崇祯听到范景文的话后,并没有立刻回答。
他微微抬起头,眼睛望向大殿的上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神情。
这个问题也是成基命和毕自严所想的,他们两人也在等待崇祯的回答。
过了一会儿,崇祯才缓缓开口说道:“杨嗣昌这个人还是你们举荐的,按道理来说你们比我更加了解他。
但是通过这这日子他的作为,朕还是很欣赏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朕既然给予他权利,就要让他发挥出才干,不然对他处处掣肘,他也无法安心做事不是?”
崇祯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范景文听后,脸上的担忧之色稍稍缓和。
他再次躬身,更加恭敬地说道:“陛下心胸宽广,臣看来是多虑了。”
崇祯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微微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
“范大人,你说的也没错,人不能骄傲自满,没得志之前谦虚谨慎,得志以后变得骄狂,无论是为官为人都要低调啊。”
崇祯说这话时,眼神中带着一种教诲的意味。
但是语气还是和善温和的。
成基命、毕自严、范景文一齐躬身说道:“陛下教诲的是,臣等一定引以为戒,不敢自满。”
崇祯微微坐直了身子,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继续说道:“朕虽信任杨嗣昌,但辽东之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
朕希望他能善用手中之权,为朕稳固辽东局势,辽东的军事防御,百姓的安抚,吏治的清明,这些都需要他用心去做。”
成基命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杨嗣昌是有这个能力的,他为人聪慧且有谋略。
之前在其他事务中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才干,他到了辽东之后,定会牢记陛下的嘱托,用心经营。”
毕自严说道:“陛下,臣也认同成首辅的看法,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臣以为可以在辽东设置一些监督机制。
比如,可以定期从朝廷派遣官员去视察辽东的军政事务,这些官员可以直接向陛下汇报情况。
这样既能让杨嗣昌知道朝廷对他的重视与监督,也能让陛下及时了解辽东的真实情况。”
崇祯听了毕自严的话,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毕爱卿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监督之事也要把握好度。
不能让杨嗣昌觉得朕对他不信任,从而影响他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辽东的局势,崇祯的东厂和锦衣卫早就秘密潜伏,当然,这事肯定不能告诉这几位大臣。
见崇祯这么信任杨嗣昌,毕自严也不再坚持,只是心里想着,杨嗣昌有能力不假,杨嗣昌不要成为第二个袁崇焕最好。
崇祯微微抬起头,目光望向殿外,仿佛看到了遥远的辽东大地。他缓缓地说:“朕将辽东之事托付给杨嗣昌,希望他能不负朕望。
朕也希望诸位爱卿能够时刻关注辽东局势,为杨嗣昌出谋划策,为朕守护好大明的江山社稷。”
“臣等一定不负陛下厚望。”
成基命站在文华殿内阁大堂之下,内心思绪万千。
他目光低垂,看似恭敬,实则脑海里不断翻滚着各种想法。
他对崇祯皇帝此次对杨嗣昌的信任之举感到十分讶异。
在他的记忆里,当年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那可是毫无保留的,整个朝廷都能感受到皇帝对袁崇焕寄予的厚望。
那时候,崇祯将辽东的大事几乎全权交托给袁崇焕,要钱给钱,要权给权,可结果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