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督师良策第2/4段
杨嗣昌道:“照这么说,朝鲜还是有些骨气的!”
说着又假装心事连连,叹了口气:“要是卑职也能像督师这样德高望重,部下臣服就好了。”
袁可立知道他话的意思,便切入正题:“杨大人是不是担心,去了大凌河,各部众不好节制?
杨嗣昌回道:是啊督师,祖大寿是辽东老班底,秦良玉是圣上钦命驻防在辽东的总兵。
虽说大明以文制武,若没有嫡系和武力支撑,谁会听我的?”
杨嗣昌坐在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带着恳切与期待,。
他双手抱拳,向袁可立说道:“督师,您在登莱多年,威名远扬,这节制部众之事自是手到擒来。
可我不同,我初到辽东,两眼一抹黑啊,祖大寿那可是在辽东经营多年。
手底下的兵将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他在军中的威望极高。
而秦良玉虽是女将,但圣上钦命她驻防辽东,她的白杆兵也是骁勇善战,纪律严明。
我这一去,就怕他们表面上对我恭恭敬敬,实际上却阳奉阴违,到时候这辽东的事务可怎么推进呢?”
说到此处,杨嗣昌皱着眉头,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袁可立轻轻放下茶杯,双手交叠放在腿上,表情严肃又透着沉稳,他目光平和地看着杨嗣昌。
缓缓开口:“杨大人,你说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你也莫要太过焦虑,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恩威并施。
祖大寿部确实根基深厚,但他也深知朝廷的厉害。
你此去,首先要做的就是展现出朝廷对他的敬重与信任。
你可以单独召见他,与他诚恳地交谈,告知他朝廷派你去大凌河的意图。
是为了共同守卫辽东,抵御后金,而非去削弱他的权力。”
杨嗣昌专注地听着。
袁可立继续说道:“在交谈中,你可以提及他以往的功绩,对他在辽东的坚守表示钦佩。
同时,也要委婉地表达出朝廷对辽东军事的统一部署的决心。
比如说,你可以强调,如今后金势力猖獗,唯有大家齐心协力,按照朝廷的规划行事,才能保辽东安宁。”
袁可立说到此处,稍微停顿了一下,端起茶杯轻抿一口。
杨嗣昌连忙接过话茬:“督师,那若是祖大寿并不领情,依旧我行我素呢?”
袁可立放下茶杯,轻轻摇了摇头,笑着说:“杨大人,祖大寿不是那种不知轻重之人。
但如果他真的如此,那你就要拿出朝廷的威严来。
你是辽东巡抚,本就是统领辽东军政事物,说的好听叫协同调和,说的不好听就是前来约束他们。
你可密奏朝廷,并且在军粮、军备的分配上,你要掌握主动。
他若听话,一切好说;若不听话,这些物资的供应就会受到影响。
不过这是下策,尽量不要走到这一步。”
袁可立的表情严肃而又坚定,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嗣昌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督师高见。那秦良玉那边又该如何应对呢?
她虽是女子,却巾帼不让须眉,我听闻她治军极严,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
杨嗣昌说到秦良玉时,眼神中带着一丝敬重。
袁可立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赞赏,说道:“秦良玉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对于她,你要以礼相待,敬重有加。
她的白杆兵战力极强,并且擅长山地作战,你可以与她私下里交好,以礼待之。
在辽东的防御部署中,安排她的部队到合适的山地关隘驻防。
这样既发挥了她部队的优势,又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重视。”
杨嗣昌微微点头,思考了一会儿,问道:“督师,那在军事决策方面呢?毕竟我才是巡抚。
要对辽东的整体军政负责,若是她与我的意见不合,该如何是好?”
杨嗣昌眼睛里带着疑惑,脸上满是谨慎之色。
袁可立轻轻抚了抚胡须,缓缓说道:“杨大人,这就需若是祖大寿并不领情,依旧我行我素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