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第1/3段
黄帝好奇宝宝上线啦,他眨巴着大眼睛问岐伯老师:“嘿,听说您那九针之术,博大精深,数都数不清,简直比满天繁星还让人眼花缭乱。我呢,就想求个精华版,好传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把这宝贝刻进骨子里,记在心上,就跟对待传家宝似的,发誓不轻易外传。而且啊,这学问还得合着天地的道理,有头有尾,上能对应天上的星星月亮日历,下能匹配四季和五行变化。您知道吧,冬天冷得像冰块,夏天热得像火球,人在这中间怎么适应,有啥妙招不?快给我讲讲!”
岐伯老师一听,捋了捋胡子,笑道:“哟,这问题问得妙啊!这可是天地间的终极奥秘呢!”
黄帝接着追问:“对对对,就是那终极奥秘!我想知道这天地间的规律怎么跟咱们人的气血运行搭上关系,能不能像导航仪一样,帮我们判断健康还是病危,该怎么调理身体,赶走那些不速之客——疾病呢?”
岐伯老师缓缓道来:“这天地间的奥秘啊,简单说起来,就是从一开始,到九结束。一代表天,二代表地,三嘛,自然就代表人啦。然后这三个数字一叠加,三三得九,正好对应了九个大方向,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九州。咱们人体呢,也有三部要穴,每部还有三个关键点,通过这些点,就能判断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是生是死,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还能调理身体的虚实,把那些邪门歪道的病给赶跑。所以啊,这九针之术,可不仅仅是针那么简单,它是咱们与天地沟通的小秘密呢!”
黄帝又问了:“什么是三部呀!”岐伯说:哎呀,皇上您这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咱们来聊聊这中医里的“三部九候”大法吧!您知道吗,咱们身体啊,就像是个小宇宙,分上中下三个大区域,每个区域里还有三个小秘密,简称“三部九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可是古代神医岐伯的独门秘籍哦!
首先,咱们说说这“下部”。想象一下,咱们身体下半身,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根,得扎得稳,才能长得茂盛。下部呢,又分为“天、地、人”三候。下部的“天”,对应的是足厥阴肝经,这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情绪调节器”,心情好不好,肝说了算。肝好,人精神;肝不好,唉,那脾气可能就比天气还难琢磨了。
下部的“地”,那就是足少阴肾经了。肾嘛,大家都懂,是咱们身体的“能量库”,藏精纳气全靠它。肾好,腰杆子硬,走路都带风;肾若虚了,嘿嘿,那可能就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忠实粉丝了。
至于下部的“人”,指的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虽然这里岐伯直接说了足太阴,但咱们中医讲究脾胃一家亲,就一起说吧)。脾胃,那可是咱们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把吃进去的好东西转化成能量,再送到全身各处。脾胃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脾胃一差,哎呀,那可就是“吃嘛嘛不香,看啥啥没劲”了。
再往上,咱们来到中部。中部就像是树干,连接着上下,承上启下。中部的“天”,是手太阴肺经,它负责呼吸,就像咱们身体的“氧气瓶”,得时刻保证空气新鲜,才能让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活蹦乱跳。
中部的“地”,是手阳明大肠经。大肠嘛,负责“排污”工作,得通畅无阻,身体才能清爽。不然,嘿嘿,便秘的滋味可不好受哦!
中部的“人”,则是手少阴心经。心,那可是咱们身体的“指挥官”,主管着血脉和神志。心强,则思维敏捷,精神饱满;心弱,则可能心浮气躁,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咱们聊聊上部。上部就像是树冠,是咱们身体与外界接触最频繁的部分。上部的“天”,是额头两侧的动脉,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太阳穴附近,这地方一跳一跳的,可是气血旺盛的表现哦!
上部的“地”,是两颊的动脉,也就是咱们笑起来会有两个小酒窝的地方。这地方气血充足,全身各处。脾胃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脾胃一差,哎呀,那可就是“吃嘛嘛不香,看啥啥没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