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六)第3/4段
再来说说脉象吧。中医诊病,望闻问切,切的就是脉象。脉象就像是身体的语言,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身体的状况。比如说,湿气重的人,脉象往往会比较“濡”,就像是摸到了一团湿棉花,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这时候,咱们就得注意调整饮食,少吃生冷油腻,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再配合上面提到的穴位按摩和方剂调理,相信很快就能恢复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说到这“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咱们得先把它想象成一场古代音乐疗法的奇幻旅行,这可是调节身体小宇宙的五气顺风车哦!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穿越而来的音乐治疗师,手里握着的不是药瓶,而是五根神奇的“音符魔杖”。第一站,“太宫”,就像是大自然里最沉稳的鼓声,缓缓敲打着你的心房,告诉你:别急,慢慢来,稳是健康的第一步。
接着,“少商”,它轻盈得像清晨第一缕穿透树叶的阳光,用高音小调的清新,帮你驱散一夜的疲惫,唤醒一天的活力。
然后,旅程接近尾声,“太羽”就像是悠长的笛声,在山谷间回荡,带着一丝宁静致远的禅意,告诉你:是时候放慢脚步,享受一下内心的平和了。
但别急,轮回之美在于重新开始。“太角”,它就像春天的第一声鸟鸣,清脆悦耳,预示着新生与希望,告诉你: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出发吧!
最后,“少徵”,它像是一场热闹的篝火晚会,热烈而不过分,用它那欢快的旋律,点燃你内心的热情,让快乐成为生活的常态。
“少阴、太商、阳明”,这些可不是什么武林秘籍里的招式,而是中医里的经络和脏腑名称。在现代穴位体系中,“少阴”咱们可以理解为与心肾相关的经络系统,虽然具体穴位众多,但咱们可以想象它是守护我们内心平静与肾脏活力的“超级英雄”;“太商”呢,听起来像是个商队的头领,但实际上在古代可能是指与肺经有关的一个穴位,现代对应的话,最接近的可能是肺经上的“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指甲根外侧,是治疗喉咙痛、感冒的小能手;至于“阳明”,这可是个大家伙,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是咱们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高速公路,穴位多得数不清,比如合谷穴(虎口处),就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明星穴位,一按下去,头疼脑热都能缓解不少。
接下来,“庚子(同天符)、庚午(同天符),同正商”,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古代的天文术语,其实是在讲五运六气中的年份与五行对应关系。简单来说,“庚子”和“庚午”这两年,它们的运气特点都与“商”(金)气相对应,意味着这两年可能气候偏凉,适合清清肺火,养养肺气。不过,咱们现代人不需要那么严谨地按年份养生,只要根据季节和身体状况调整就好。
“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这段话描述的是金气过旺时的自然现象和人体反应。想象一下,秋风起,天气变得凉爽而干燥,雾气缭绕,树叶开始凋零,这就是大自然的“凉劲”。如果人体内的“金气”(可以理解为肺气或肺功能)太过了,就可能出现咳嗽、皮肤干燥、便秘等“下清”症状,就像秋天树叶落光,大地显得有些萧瑟。
那么,怎么调理呢?咱们不妨来聊聊“方剂”。在古代,可能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确的克数计量,但咱们可以试着还原一个适合这种气候的“润肺汤”。想象一下,咱们需要一些温润的食材来平衡体内的“金气”。比如:
润肺汤
材料(大约换算成现代克数):
- 雪梨 1个(约200克),去皮切块,润肺止咳;
- 百合 15克,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 银耳 10克,泡发后撕成小朵,滋阴润燥;
- 冰糖 适量,调味兼润肺;
- 枸杞 5克,滋补肝肾,明目。
制配方法:
1. 将雪梨、百合、银耳放入锅中,加水没过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约30分钟;
2. 加入冰糖和枸杞,继续煮5分钟至冰糖完全融化;
3. 关火,稍微冷却后即可享用。
这道汤不仅味道清甜,还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是不是比啃书上的古文来得直接多了?
至于“脉象”,这可是中医诊断的绝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老中医,伸出手指轻轻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根据古人的描述,“金气”过旺时,脉象可能会显得“弦紧”,就像琴弦一样紧绷绷的,这通常意味着体内有寒气或者燥气。但在现代,我们更习惯用“浮、沉、迟、数、细、洪”等更直观的词汇来描述脉象。比如,如果你感觉脉象偏紧,跳动速度偏快,那可能是体内有热或者紧张焦虑的表现,这时候,不妨来一杯温热的菊花茶,或者做做深呼吸,放松一下心情。
太商、少羽(收尾大神)、少角(开场p; 再来说说脉象吧。中医诊病,望闻问切,切的就是脉象。脉象就像是身体的语言,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身体的状况。比如说,湿气重的人,脉象往往会比较“濡”,就像是摸到了一团湿棉花,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这时候,咱们就得注意调整饮食,少吃生冷油腻,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再配合上面提到的穴位按摩和方剂调理,相信很快就能恢复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