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十九)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岐伯:哈哈,这就得说到两个极端分子——“太过”和“不及”了。那个“太过”啊,它就是精力旺盛,总是赶在前面,恨不得每次都冲在第一个。而那个“不及”呢,它就比较懒散了,总爱拖拖拉拉,等人家“太过”干完活了,它才慢悠悠地来收场。但您知道吗?这“不及”还有个小聪明,它会找个靠山——就是自己能克制的那个元素,来给自己撑腰。

  黄帝:哈哈,原来“太过”和“不及”还有这种小九九啊!那要是说四季的气候,有时候来得早,有时候来得晚,还分高下左右,这该怎么解释呢?

  岐伯:哈哈,皇上您这问题真是细致入微啊!气候的变化就像我们的上下班高峰,有时候顺畅,有时候拥堵。这个嘛,主要是因为气候运行有它的顺道和逆道,到来的时间也有快有慢。那个“太过”啊,它就像个急性子,总是提前完成任务,咱们可以说它是“化先天”,意思就是比预定的时间还要早。而那个“不及”呢,它就是个慢性子,总是拖拖拉拉,咱们就说它是“化后天”,意思是比预定的时间还要晚。

  黄帝闲着没事,又跟他的首席健康顾问岐伯聊起了天。黄帝说:“老岐啊,我听说人体里的那股子气,会随着季节变换跑来跑去,这是咋回事儿?你给我讲讲呗。”

  岐伯一听,嘿嘿一笑,说:“这事儿啊,得从咱们大自然的四季说起。你想啊,春天的时候,那股生机勃勃的气啊,它就像是早上从西边升起的太阳,虽然看起来是从东边出来的,但那股温暖劲儿,是从西边那片广阔天地慢慢酝酿过来的,咱们人体里的春气也是这么回事,它从下往上走,就像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所以咱们说‘春气始于下’。到了秋天呢,那气就像是傍晚从东边落下的夕阳,虽然太阳往西沉,但余晖洒满天际,咱们人体的秋气呢,就从上面开始收敛,像树叶一片片往下掉,‘秋气始于上’。夏天嘛,就像中午的太阳,热得你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这时候咱们身体里的夏气,是从中间,也就是脾胃这块儿开始热起来的,‘夏气始于中’。冬天呢,就像晚上从北边吹来的冷风,冷得你直打哆嗦,咱们人体的冬气啊,就从后面,也就是背脊这块儿开始觉得冷,‘冬气始于后’。还有啊,春天咱们的气从左往右走,秋天从右往左走,冬天从后往前跑,夏天就正好相反,这就是四季在咱们身体里的正常循环,简称‘四时正化’。”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说:“原来咱们的身体里也有四季啊!那要是去爬山,山顶上是不是冬天特别多啊?”

  岐伯笑着摇摇头,说:“没错,至高之地,冬天的感觉确实会更明显,比如你去爬珠穆朗玛峰,那上面常年积雪,跟个大冰箱似的。反过来,你要是去地下洞穴探险,比如那个着名的马丘比丘地下城,那里常年温暖如春,春气就常在。所以啊,咱们得时刻留意自己身体的变化,看看是哪种季节的气在捣鬼。”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说:“老岐,你这比喻太逗了!那要是按照你这么说,咱们人体是不是也有穴位版的‘四季旅行团’啊?”

  岐伯一听,眼睛也亮了,说:“对头!咱们中医里有四大穴位,可以说是四季的代表。比如说,春天对应的穴位是‘太冲穴’,它就在咱们脚背上,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就像是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咱们的身体,能疏肝解郁,让你心情大好。夏天嘛,对应的是‘内庭穴’,在足背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就像是夏天的凉风,能清热泻火,让你在炎炎夏日里也能保持清凉。秋天对应的穴位是‘太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就像是秋天的落叶,帮你收敛肺气,润燥生津。冬天呢,对应的是‘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就像是冬天的温泉,能温补肾阳,让你脚丫子暖和和的。”

  黄帝一听,笑得前仰后合,说:“老岐,你这穴位讲解也太有画面感了!要是能把这些穴位编成一首四季养生歌,那肯定是火遍全网啊!”

  岐伯一听,也是乐开了花,说:“那咱就来试试?春天太冲疏肝气,夏天内庭降心火,秋天太白润肺燥,冬天涌泉暖全身。怎么样,够押韵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