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论篇第七十三(十一)第3/3段
“更神奇的是,如果这时候再赶上五行里的‘木’元素(代表生长、生发之力)不够旺盛的年份,比如丁年(古代纪年法,咱们就理解为某个特定的年份吧)和壬年(同理)没按规矩出牌,或者‘厥阴司天’本身就虚得不行,那可就有意思了——传说中会有‘白尸鬼’现身哦!(别紧张,这只是古人用来形容极端不利情况的一种夸张说法)结果呢?有的人就这么突然之间,嗖的一下,没了!是不是听起来比看恐怖片还刺激?”
哈哈,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但别急,咱们还得继续深挖,让这段古老的知识变得更接地气,更有趣!
首先,咱们聊聊“怒伤肝”。在中医里,肝主疏泄,喜欢条达,你要是老生气,肝就堵了,像高速公路上堵了车,那心情能好吗?所以啊,小伙伴们,生气真的伤身,记得常笑笑,让肝也透透气。
再来说说“厥阴司天”和“少阴”这些高大上的词。咱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自然界的两位大佬,一个管阴天(厥阴),一个管稍微晴点的天(少阴)。如果阴天大佬(厥阴司天)没力气了,晴天大佬(少阴)就趁机来凑热闹,结果天气就不稳定了,人体也跟着乱套。
至于“天虚人虚”,咱们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能量不足,人体的免疫力也跟着下降,这时候就特别容易生病。所以啊,平时得多吃点好的,比如枸杞、红枣补补,增强免疫力,别让身体成了“纸老虎”。
说到“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这个嘛,咱们可以理解为剧烈运动或者受到惊吓时,肝经区域的汗水会特别多。肝经上有个穴位叫“太冲穴”,位于脚背上,生气或者紧张的时候,可以按按这里,帮你疏肝理气,舒缓情绪。
至于“木不及年”,咱们可以想象成自然界的树木长得不够茂盛,对应的,人体内的肝气也不足。这时候,你可以尝试喝点“逍遥散”来调理。逍遥散这个方子,简直就是给“易怒族”定制的解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组成,每种药材大约10克(古代一两约等于现代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连续喝几天,保证你心情大好,肝气顺畅。
岐伯总结道:“要是上面那五种‘守不住’的情况发生,那可就是天地灵气弱,咱们人体的小宇宙也跟着虚了。这灵魂就像是在外太空迷航的小飞船,找不到回家的路,结果呢?五路妖魔鬼怪(咱们就叫它们‘五尸鬼’吧)就趁机而入,搞得咱们措手不及,说不定哪天就‘嗖’地一下,灵魂出窍,人就没了,这在古代啊,就叫‘尸厥’!”
想象一下,你正美滋滋地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间,身体里的“小卫士”们(也就是咱们的五脏六腑之神)玩起了大挪移,原本该守门的跑去巡逻了,该巡逻的却跑去睡觉了,这下可好,身体的“神光”(咱们可以理解为生命力的小灯泡)就不亮了,变得黯淡无光。可不是嘛,不光是那些“五尸鬼”,就连路边随便飘来的小妖小怪都能欺负到你头上,为啥?还不是因为咱们的“守护神”不在岗嘛!
这时候,岐伯又悠悠地说了一句:“守得住的就活蹦乱跳,守不住的就game over;有神在的就风生水起,没神在的就直接凉凉。”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道理深刻啊,简直就是人生哲理的精髓!
那么,咱们怎么避免成为那个“失守”的人呢?别急,咱们接着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五失守”啊,其实是指的五种自然界与人体节律失衡的情况,比如季节更替时没跟上节奏,日夜颠倒,情绪管理失败等等。要想守住,就得学会和自然界的节奏同步跳舞,比如春天万物复苏,咱们就多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夏天热情似火,咱们就多喝水,别让自己中暑;秋天凉爽干燥,润肺保湿不可少;冬天寒冷萧瑟,保暖补阳是关键。
至于穴位嘛,比如,经常感到疲惫不堪,那可能是“脾神”不在状态,这时候可以按按“足三里”(在小腿外侧,膝盖下三寸的地方),这可是中医里的“长寿穴”,能帮咱们提振精神,健脾和胃。再比如,失眠多梦,那可能是“心神”不宁,揉揉“神门穴”(在手腕内侧,小指侧的腕横纹上),就像是给心灵开了扇窗,让烦躁的情绪飘出去。
说到方剂,这有一个“守神汤”。这汤里得有黄芪(补气高手,大约30克)、当归(补血皇后,大约15克)、枸杞(明目安神,大约10克)、酸枣仁(安神助眠,大约20克)、还有合欢皮(解郁安神,大约15克)。把这些宝贝药材一起炖煮,就像是在熬制一锅守护灵魂的魔法汤,喝下去,保证你精神焕发,五神归位,那些“五尸鬼”都得绕道走!
再来说说脉象,这可是中医的独门秘籍。咱们正常人的脉象,就像是春天的小溪,缓缓流淌,不快不慢,力度适中。但要是“失守”了呢?脉象可能就变得要么快得像脱缰的野马(数脉),要么慢得像乌龟爬(迟脉),要么跳动得没力气(虚脉),要么紧绷绷的像琴弦(弦脉)。这时候,就得找个老中医,让他们用那双神奇的手指,在你的手腕上“弹钢琴”,通过脉象这个“身体的语言”,诊断出你的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让你重新找回那个活力四射的自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