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十)第2/3段
黄帝一听,皱了皱眉:“那可咋办啊?”
岐伯叹了口气:“要是真到了那一步,那可就不好办了。特别是天府穴(现代穴位名称,位于手臂内侧,腋前纹头下三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那可是肺经的要穴啊,要是这儿的气绝了,那可就真的没救了。”
黄帝一听,吓得直拍桌子:“这么严重?”
岐伯笑了笑:“所以啊,咱们得提前预防啊!这少阴之复啊,说到底还是阴阳失调闹的。要想预防啊,就得调理阴阳,让身体达到平衡。比如说啊,你可以吃点中药,像什么知母啊、黄柏啊,这些都是滋阴降火的良药。不过啊,这方子可得配好了,知母5克,黄柏5克,煎汤服用,连服个七八天,保准你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这方子这么简单?”
岐伯点了点头:“简单归简单,可也得对症啊!要是症状不对,这方子可就没用了。所以啊,咱们还是得先辩证,看看是阴虚还是阳虚,是实火还是虚火,然后再对症下药。就像你炒菜一样,你得知道放多少盐、多少油,才能炒出好吃的菜来。”
黄帝一脸严肃地再次问岐伯:“岐伯啊,我对那个‘太阴之复’的事儿也挺好奇的,你能不能给我讲讲这背后的道理?”
岐伯一听,立马来了精神,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一段既专业又爆笑的讲解:“哎呀,黄帝啊,这‘太阴之复’啊,说白了就是湿气这家伙又卷土重来了!你可得听好了,这湿气一来,咱们的身体就像被水泡过的面包,沉甸甸的,感觉全身哪儿都不对劲儿。”
黄帝眨巴眨巴眼睛,一脸疑惑:“哦?这么严重?那具体会咋样呢?”
岐伯继续道:“你看啊,湿气一重,咱们这肚子就开始闹意见了,吃什么都不消化,感觉就像肚子里装了个搅拌机,咕噜咕噜响个不停。还有啊,这湿气还会往上窜,顶得咱们胸口闷闷的,好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似的,连呼吸都不顺畅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那接下来呢?会不会更有趣?”
岐伯笑了:“更有趣的还在后头呢!这湿气啊,它还会让咱们咳嗽、喘气,声音大得跟打雷似的,周围的人听了都得吓一跳。而且啊,这时候老天爷也爱凑热闹,大雨倾盆而下,仿佛在说:‘看,我也来助威了!’结果呢,池塘里的鱼都高兴得跳上了岸,场面那叫一个壮观。”
黄帝听得哈哈大笑:“这湿气还真是个调皮鬼!”
岐伯接着说:“可不是嘛!湿气还会让咱们头顶疼得要命,感觉像是被戴了个紧箍咒,还时不时地抽搐一下,跟中了邪似的。更惨的是,有的人还会恶心呕吐,连话都说不出来,只能默默地流口水,那画面,简直了!”
黄帝笑得前仰后合:“这也太逗了吧!那要是再严重点呢?”
岐伯一脸严肃:“再严重啊,这湿气就会直接攻入咱们的肾脏,那时候可就麻烦了,上厕所跟开了闸似的,止都止不住。而且啊,要是影响到一个叫‘太溪’的穴位(现代对应穴位仍然是‘太溪’,位于脚内踝后缘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那可真是神仙难救,必死无疑了。”
黄帝一听,吓得连忙摆手:“好了好了,别说了,这太阴之复也太吓人了吧!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它呢?”
岐伯微微一笑:“当然有啦!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对于这太阴之复啊,咱们可以用一个叫做‘茯苓白术散’的方子来调理。这方子啊,得用上茯苓、白术各15“哎呀,黄帝啊,这‘太阴之复’啊,说白了就是湿气这家伙又卷土重来了!你可得听好了,这湿气一来,咱们的身体就像被水泡过的面包,沉甸甸的,感觉全身哪儿都不对劲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