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十五)第3/3段
至于吃药嘛,咱们可以来个‘理中汤’,这方子可是治疗脾胃虚寒的经典之作。材料嘛,就是人参、干姜、甘草、白术这四味药。人参15克,干姜15克,甘草15克,白术15克。把这四样东西放到锅里,加上适量的水,就像炖肉一样,慢慢炖煮,直到水变成浓浓的汤,然后趁热喝下去,保证你肚子里暖洋洋的,那些寒气啊,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说到脉象,这阳明在泉的时候,如果邪气太盛,脉象往往会变得又紧又滑,就像是摸到了冬天里的冻豆腐,硬邦邦还滑溜溜的。而要是正气足了,脉象就会变得沉缓有力,就像是摸到了夏天的西瓜,虽然沉,但里面却是满满的水分和活力。
黄帝一脸好奇地问:嘿,岐伯,我特别是对这太阳在泉时候的症状,简直是挠心挠肺地想知道啊!你说,这太阳要是“在泉”了,咱们身体会出现啥奇奇怪怪的反应呢?
岐伯捋了捋长须,笑眯眯地说:哎呀,黄帝陛下,您这问题问得,简直是要把我这把老骨头里的知识都给掏空了。不过嘛,既然您这么感兴趣,那我就给您细细道来。
想象一下,太阳这家伙要是“在泉”啊,那就相当于冬天里的大boss——寒冷,它悄悄地潜伏在咱们身体的深处,不走寻常路,专挑那些容易“漏风”的地方捣乱。这第一站,往往就是咱们的“腰尻”(现代咱们可以理解为腰部到尾椎那一块儿)。你想想,大冬天的,你要是穿少了,是不是感觉腰后面跟被冰块贴着似的?这太阳在泉,也是一样的道理,腰尻就开始隐隐作痛,仿佛有个小恶魔在那里拿冰锥子捅你,让你直不起腰,弯不下身,那叫一个“屈伸不利”啊!
黄帝皱着眉头,问道:哎哟喂,听起来就让人菊花一紧,那接下来呢?
岐伯:别急,别急,咱们继续。这寒冷要是再往下窜,就到了咱们的“股胫足膝中”。股啊,就是大腿;胫呢,是小腿;足膝嘛,就不用说了,脚丫子和膝盖。这些地方啊,平时就容易受凉,太阳在泉的时候,更是雪上加霜。你会觉得,走起路来,每一步都像是在踩冰刀,嗖嗖的冷风直往骨头里钻,疼得那叫一个酸爽!
黄帝夸张地搓着手,说道:听起来,这太阳在泉,简直就是给咱们的身体来了个“冰雪奇缘”体验啊!
岐伯大笑,继续说:不止呢,要是真遇到这种情况,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可就有用了。比如说,有个方子,咱们可以称之为“暖阳逐寒汤”。这方子啊,简单又实用,就像是给身体送温暖的快递小哥。
配方嘛,得这么来:干姜5克,这可是驱寒暖身的头牌;肉桂3克,它能帮你把体内的寒气给“轰”出去;附子一枚(古代附子大小不一,咱们大约按现代剂量算个5克吧,但记得附子有毒,得炮制好才能用),这可是温阳的猛将,不过用的时候要小心哦,别把自己给“补”过头了;再加上甘草5克,调和药性,就像是给这碗汤加点甜味,让它不那么“火辣辣”。
黄帝眼睛一亮:听起来,这方子就像是给身体定制的“小火炉”啊!
岐伯继续说道:正是如此,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还得聊聊脉象。黄帝您知道吗,太阳在泉的时候,脉象也会跟着起哄呢!这时候的脉象啊,就像是个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的,咱们中医称之为“紧脉”。
紧脉是啥样呢?想象一下,你冬天在外面冻得直哆嗦,手指尖那种紧绷绷的感觉,就是紧脉的缩影。摸起来,就像是摸到了一根紧绷的琴弦,嗖嗖地弹来弹去,这就是体内寒气作祟,气血在跟寒冷做斗争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