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征服东洋和南洋第2/2段
这样的政策在朝野之间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大臣们对于皇帝张循为何会对扶桑人采取如此区别对待、政策严苛的做法感到困惑不解。他们当然不知道,来自后世的张循心中那跨越时空的恨意。
然而,尽管心中存疑,但大臣们还是毫不犹豫地遵照张循的旨意执行,因为他们深知,皇帝的每一个决策都蕴含着深远的考量与战略意图,而他们的职责,就是忠诚地执行这些决策,共同推动华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至太平廿七年(220年)八月初一国庆之日,华朝的版图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宛如一头巨龙横亘于亚洲大陆之上。
其疆域东至扶桑诸岛,北至朔州与丁零、坚昆的边境,西至贵霜州、阿拉伯海,南至天竺州的最南端,东南方向则拓展到了南州。
如此辽阔的疆域,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3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又增加了上千万。
太平廿七年的国庆,不仅是对华朝过去辉煌成就的庆祝,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华朝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乐与自豪,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共庆这盛世繁华,共同期待着华朝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在成功将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广阔地域全部纳入其统辖之下后,华朝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国家,维护边疆稳定,进行了一次军区设置调整。
在陆军方面,北方军区作为华朝北方的坚固屏障,其驻地与管辖范围保持不变,依旧驻扎在朔州的首府龙城,守护着华朝北方的朔州、幽州、雪州,确保边疆的安宁与稳定。
南方军区则随着华朝版图的南扩,其驻地进行了战略性的转移。如今,南方军区的指挥中心已迁至南州首府刚迦郡(原刚迦王国,今吉隆坡周边地区),这里不仅是华朝新征服领土的核心区域,更是连接东亚与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南方军区将肩负起南州、天竺州的陆上防务重任,确保这些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与此同时,东部军区也迎来了新的变化。随着南方军区的南迁,原本由其管辖的交州、扬州等地,如今已划归东部军区麾下,荆州则归入了洛阳军区的管辖范围。
至于西部军区,其驻地已迁移至大宛,这一战略要地不仅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节点,更是华朝西域战略的核心所在。西部军区将主管西域州、贵霜州的防务工作,守护着华朝的西大门。而原本由西部军区管辖的凉州、益州等地,则划归洛阳军区管辖。
此次军区设置的调整,优化了华朝的军事布局,提高了国防效率,更让华朝对各新征服领土的军事控制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在海军力量布局上,华朝亦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以适应其日益扩张的海洋利益。昔日的黄海舰队,如今已改为印度洋舰队,宛如印度洋上的一把利剑,时刻威慑着周边海域,确保华朝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不受侵犯。印度洋舰队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华朝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更为其海上贸易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与此同时,东海舰队也摇身一变成为太平洋舰队,控制着太平洋的广阔海域。
而南海舰队,虽然名称依旧,但其驻地却已搬迁至马六甲海峡这一海上咽喉之地,旨在进一步强化华朝对南海及南洋航运安全的控制能力,守护南洋海域的和平与稳定,确保华朝的航运通道畅通无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海外贸易提供坚实后盾。
在兵力配置层面,华朝根据其国内外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合理的调整。得益于国内治安的持续稳定,民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几乎已无人胆敢滋事生非。
因此,洛阳军区、北方军区以及东部军区兵力编制维持不变,依旧保持着5万人的精干规模。
然而,在南洋、天竺以及大月氏等新近占领的领土上,由于历史、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差异,部分地区仍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因素,部分民众尚未完全融入华朝的统治体系,时有不服管教的情况发生。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确保新领土的和平与稳定,华朝将西部军区与南方军区的兵力编制增加至10万人。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这两个军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更为新领土的治理与融合提供了有力的军事保障。
至此,华朝的陆军总兵力达到了35万人,形成了一支规模虽然不大,但相比这个时代来说武器装备极为先进、战斗力强悍的地面作战力量。
海军方面,华朝同样根据战略需求进行了战舰数量和兵力方面的调整。太平洋舰队与南海舰队因其周边不用面对过于强大的敌人,兵力编制保持不变,仍为5万人。
而印度洋舰队,鉴于其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将来需要向西亚、欧洲、非洲扩张的需求,其兵力编制得到了显着增加,达到了10万人。这一调整不仅提升了印度洋舰队在印度洋地区的航线守护能力,更为华朝未来从海上向西扩张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综上所述,华朝在兵力配置上的调整,既体现了其对国内治安的自信与稳健,又彰显了其在新领土治理与海洋战略上的远见与决心。这支训练有素的精悍军队,将成为华朝走向更加辉煌未来的坚实后盾。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