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秦亡(其一)第1/3段
【大秦对中华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个伟大的王朝转瞬即逝,让无数华夏后人时隔两千余年仍充满遗憾。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二世而亡,期间只历经了短短的十五年。】
天幕的话语,如同一道雷霆瞬间轰击了所有秦人的内心。
尤其是嬴政。
极度震惊的目光显示着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为何!?上苍你告诉朕!大秦为何会亡?大秦如何能亡!?”
嬴政的怒吼质问,也是所有秦人迫切的疑问。
【大秦对内对外的各项政令,对于一个大一统王朝来说都是不可或缺之策。
可问题在于大秦当时过低的生产力和脆弱国情,都无法跟上秦始皇宏伟的野心。
各项政策和对外战争的集中进行,都表露着秦始皇的操之过急。
筑长城、铺驰道、修皇陵、北击匈奴、南攻百越。
这些庞大工程和激烈的对外战争,都极大消耗了大秦的人口与统治力。
大秦在北击匈奴时动用了三十万大军,为了彻底防备匈奴,又在这三十万军队的基础上,发动大量民力修筑长城,总计动用青壮超百万人。
第一次南攻百越动用五十万人,第二次攻取百越动用三十万人。
秦始皇陵修建分三阶段,最多时用人八十万。
修建驰道的用人数据并未记载。
如此大规模且时间集中地动用人口,极大增加了粮食消耗,又导致了农耕人口和生产力的严重不足。
大秦全国人口仅有约两千万人。
尤其当时刚刚经历了统一战争,国家情况尚未稳定下来,六国百姓对大秦的向心力还远远不够。
郡县制实施的时间尚短,对生产力的统筹与管理也尚未完全转化为大秦的国力。
对屯田戍边和发动战事,大多只能用可靠的老秦人,这便导致了关中老秦人被抽调一空。
在遇到紧急战事时,无法有效征发可靠的士卒,国家统治力进一步下降。
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也导致了尚未被完全整合的六国民众对大秦进一步缺乏认同感,乃至产生反抗情绪。
也给未被彻底清除的六国势力有了发展环境。
正是这些问题集中在一起,导致了大秦的局面不再稳固。
但是这些政策又是每一个大一统王朝必须要做的,只是大秦实施地过快。
没有选择在稳定提高民众生活生产水平,建立可靠的官吏管理制度,并获取所有百姓对大秦的民心后,再逐步实施这些政策。
等到与民休息二十年,青壮劳动力成阶段性喷涌而出,王朝统治也足够稳固时,再来实施始皇帝那些极耗费人力国力的大计,无疑会从容得多。
又或者这些隐患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处理,及时放慢下脚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