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泰山帝”赵恒第2/2段
这三个条约让人看了,还以为是辽国打了大胜仗。
可射杀敌国主将的分明是宋朝,受困于形势被迫议和的也是辽国。
不过宋朝倒也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条件,那就是宋辽两国约定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年长为兄,辽圣宗年幼为弟。
(宋朝向辽国称兄,要在后面宋徽宗时期。)
但这样用钱和长远利益换来的一个名头,指不定还要在背后惹人笑谈。
这样奇耻大辱的盟约,让寇准极为愤怒,力劝宋真宗应该看清此时辽军的困境和宋军的巨大优势。
敌军深入,补给困难,且背后还有宋军的边境重镇可以实现两面夹击。
如此巨大的优势,哪怕是北伐也绝难遇到,实为一举击垮辽国毕其功于一役的千载难逢之机。
就算真的要议和,也至少要以换回燕云十六州为条件。
否则就算是拖下去,也能将辽军拖垮。
可是宋真宗不像宋太祖、宋太宗那样经历过战争洗礼,性格软弱,亲征之下担心事有变故自己会处于危险。
尤其辽军入侵之初,他就考虑过南逃。
如此怯懦之人在遇到辽军主动议和的机会,再巨大的战机都被他抛之脑后,不顾寇准反对一心求和。
并且宋真宗派人谈判时,对使者说赔款百万也行,无力改变结果的寇准,只能私下逼迫使者绝不可让赔款超过三十万。
最终宋辽谈判顺利达成。
促成如此盟约的宋真宗,还为自己亲征给大宋谋取了重大的发展机会而自傲,并在数年后效仿秦皇汉武封禅泰山。
可他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他才彻底拉低了泰山封禅的巨大意义,让后世帝王都不屑于像宋真宗闹剧一般自大封禅。
自此以后也再没有帝王封禅过泰山,宋真宗成了最后一个封禅泰山的帝王。
并且宋真宗觉得封禅泰山还不够,之后又到汾阴祭祀后土。
史称东封西祀。
封禅和祭祀花费庞大,虽未直接导致国库亏空,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较大压力。
到了宋真宗执政后期,自认为澶渊之盟后国家军事压力骤减,便逐渐懈怠了国事,对朝廷官员监管放松。
朝政内部腐败和权力斗争日渐加剧,官员徇私枉法,结党营私,皇亲国戚与宦官势力也开始干预政治。
国家运行效率低下,土地兼并问题浮现,财政渐渐亏空。
宋朝在表面繁荣之下,实则已经开始走向了不易察觉的下坡路。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时年五十五岁,执政长达二十五年。
皇位由十三岁的赵祯继承,史称宋仁宗。】
赵光义看着天幕呈现的大宋未来,以及自己那备受宠爱,但不争气实为废物不自知还自大的儿子赵恒,目眦欲裂之下手不自觉就握住了腰间的天子剑。
然后大宋皇宫里就响彻起了赵恒杀猪般的哭嚎和赵光义举剑追杀大喊孽障的怒吼。
此事过后,赵光义肯定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大宋未来天子上,尤其是武力和血性的培养。
但大宋未来的天子指定是轮不到赵恒了,天性善良纯朴的太子赵元佐,恐怕都不会被废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