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除了宋朝,大家都在用军功爵制第2/3段
“并且王爵也是宗室独有,非宗室不得封为王爵。”
“那汉朝呢?”
李恩凡自问自答,随后表情略显玩味的看着众人说道:
“汉朝更是直接沿用了秦朝的二十等爵位制度,并且,还在上面直接加了一个王爵!”
“说个很简单的你们就知道。”
“秦朝的公子扶苏,是没有爵位的,他可是嫡子!”
“但到了汉朝,宗室很多都被封为了王爵。”
“这就是稍有不同的军功爵制。”
“但是西汉后期和东汉,外戚干政,宦官篡权,使得买卖爵位泛滥,二十等爵制崩坏。”
“印象中的王、公、侯、伯、子、男,是南北朝时期逐渐成型,到了唐宋两朝就稳定了下来。”
“等等!宋朝?”
曾宇开口打断了李恩凡的话,他刚才好像听到了宋朝?宋朝也有爵位制度?
“是的,宋朝也有爵位制度,并且,它的爵位制度还直接沿袭了唐朝的爵位制度。”
“爵位等级在宋朝历史时期多次变化,从宋太祖时期的十二等到宋神宗时期的九等,再到宋哲宗时期的十等?。”
“但,很奇葩的一点就来了,这也是为何你们的印象里对宋朝的爵位制度不深的最大原因。”
“那就是,宋朝的爵位不与军功挂钩!”
“爵位的授予主要基于资历和官职等级,而非军事功绩。”
“纯粹的文官,只要资历足够深和官职达到一定的高度,都可以获赐爵位?。”
“为什么宋朝的武将地位那么低下?因为他们就算再厉害,爵位可能都与他们无缘!”
“宋朝一直在防备着武将,所以都多的东西,武将都与此无缘。”
“这也是为何宋朝军事羸弱的一大主因!”
听到这里,众人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宋朝竟然也有爵位?并且,这个爵位还不与军事挂钩?
在他们的印象里,爵位这东西,都是与军事挂钩的。没有军功的话,基本上都封不了爵位。
“我说为何我的印象里总感觉宋朝没有爵位。”
“原因竟然在这里!”
李恩凡转头看了一眼苏轼,随后缓缓说道:
“在宋朝,政事堂做了多年相公、或枢密院混到枢密使这样的等级,几乎都会挂上个公爵的头衔,只是看是县公、郡公、还是国公。”
“并且,宋朝的爵位食邑很少,不能参与封地的赋税分配。”
“例如一个食邑千户、实封三百户的侯爵,每年到手的银钱可能只有十来贯,而且不一定是钱,还会折成粮食布匹等实物。”
“所以在整个宋朝,都没人对爵位有多么重视,可有可无的一个空头衔。”
“但关键的是什么?关键的是,文臣能轻易获得爵位,前线百战余生的将士反而大多没份儿,这样的制度显然很难激起武人的上进之心。”
“所以,宋朝的军事羸弱,是有很多的原因的,但要是像前面说的,重启军功爵制,是没有那么可怕的。”
“仅仅只需要把爵位与军功挂钩,就能很简单的解决这个问题!”
“但,宋初的时候还可能,之后的时间?”
李恩凡轻笑着摇了一下,他不认为那些文人看了天幕就要把朝堂上的利益分给武将。
绝大多数的文臣基本上都要反对!
“明朝就吸取了这个教训,直接把文臣封爵的路直接斩断,明确规定,非军功不得封爵。”
“整个明朝,仅仅只有一个文臣获得了爵位!那就是李善长。”
“但李善长说是文臣,在元末的时候,也为军事做了很大的贡献。”
“那刘伯温呢?”
说起刘伯温,李恩凡停顿思索了一会儿,带有回忆的神色说道:
“以前其实我对刘伯温封伯还有些愤愤不平,并且觉得是朱元璋和李善长等人故意打压刘伯温。”
“但你们知道,刘伯温和李善长最大的区别在哪吗?”
“李善长是至正十四年,自己投的朱元璋,并且在朱元璋攻占滁州之时,就成为了朱元璋的参谋,给朱元璋出谋划策。
并且,李善长后来还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威名日益显着,诸将前来投靠的,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禀告给朱元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