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只是又一场争斗罢了第1/3段
现代时空。
历史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在小的时候,李恩凡看《三国演义》还有一些历史电视剧的时候,对宦官抱有很深的敌意。
因为他们总是在电视剧里和电影里扮演着反派。
除了反派,也就是反派了。
而历史上唯一一个名声最好的太监,可能也就是明初永乐时期的郑和了。
等李恩凡到了大学,有一天就突然想到,太监这么坏,那太监真的做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吗?
说的不好听一点,太监再怎么嚣张跋扈,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只是在朝堂上。
压迫百姓,剥削底层的情况,在封建时期各种掌权派里,太监其实是最少的。
从最早的大一统王朝秦朝的赵高开始。
赵高有做什么压迫底层的事情吗?后世从墓里挖出来的秦简法律,其实解读来看,并不是那么的残暴。
残暴的有说是之前的秦始皇嬴政为了修长城和直道与陵寝。
还有的说是原六国基层官员压迫着底层的那些百姓。
但说的这么多,其实也都不归宦官赵高什么事。
况且,赵高也并不是什么太监,只是一个宦官,那时候的宦官还没必须要净身。
净没净身的太监,区别其实是很大的。
所以要说起太监这个事,不应该说秦朝开始说起。
那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起?历史上,也就是许多国人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太监。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
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我们对太监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十常侍了。
那十常侍做了什么压迫底层,剥削百姓的事吗?
并没有!他们一直都是汉灵帝刘宏手中的一把刀,一直在对付着那时候的世家。
从之前的世家角度,还有政治角度我们分析过,汉灵帝为了汉朝做了很多的努力。
第二次的党锢之祸,就发生在汉灵帝刘宏时期。
“党锢之祸”这个词其实就包含着史官对士人的一种怜悯。
为什么会发生“党锢之祸?”“党锢之祸”的前因是什么?后果又是什么,为什么汉灵帝和汉桓帝两人都要实行党锢?
这些都没有一一说清楚。
后世的诸多史学家和士人,基本都在痛骂着宦官集团。
但到了现代,因为视角的原因,如果现在去搜索的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这其实就是立场的问题。
你站在什么立场说什么话,这些都是不同的。
史学家和士人,肯定是站在士大夫一党的角度,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士人。
可站在皇帝的角度呢?那些重用宦官太监的皇帝,真有如此的昏聩么?
除了士人和皇帝的立场角度,那站在底层的角度去看待呢?
皇帝和士人,有什么差别吗?
都是从底层吸血,然后来反哺自身。
东汉的最终灭亡,宦官集团确实要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士大夫一党,就不用负有责任了?
把责任全部推给皇帝和宦官?
一个王朝的灭亡,任何人都逃不开责任!
随后,这就又要说到话语权的问题了。
整个封建时代,话语权虽然偶有旁落,但基本上一直都在士人的手中。
哪怕话语权旁落,可再等个一两百年,黑的描成白的,白的描成黑的,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操作罢了。
每到王朝灭亡,士人总是谈论着皇帝如何的昏聩,太监如何的奸恶。
可又有多少去谈论贪官、恶官呢?
很少,哪怕谈论这些,也都只是在说什么贪吏、恶吏。
似乎士这一个阶层,对王朝的覆灭影响是最小的。
但真的如此么?要知道整个朝堂上所有的阶层里,士这个阶层的人数是最多的,权力也是最庞大的!
&eemsp;把责任全部推给皇帝和宦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