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宗教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现代时空。

  “我想问问你们,对宗教是什么样的看法?”

  苏轼问出了今天自己的第一个问题。

  这个时候的他还很年轻,对佛教和道教都有一些好感。

  除此之外,苏轼的外祖父、父母、妻子等主要亲人都信仰佛教,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宗教?”

  李恩凡想起历史上原本的苏轼,信奉儒、佛、道三家。

  中年被贬之后,更是偏重于佛教。

  “宗教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信仰。”

  “我们历史上信仰经过时间的变化,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政教一体化,宗教有了雏形,但是直接被掐灭了。”

  “注意,这是说的是政教一体化,不是政祭一元制。”

  “西方最早是教政一体化,教是压着政的,所以,他们的信仰就孕育出了一个具体的信仰事物,就是宗教。”

  “而我们国家,因为从颛顼帝“绝地天通”之后,政是压着教的,哪怕是有着信仰,但是对上层,政的方面来说,教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就像是祭祀,那也是为了统治的工具罢了。”

  “从颛顼帝的绝地天通,可以看作是君权政治的雏形。而西方的教政一体化,是神权政治。”

  “所以,发现有什么区别了吗?”

  “西方等地方的宗教,他们的宗教,是从底层开始孕育,但是完成的时候,是上层完成的。”

  “这也就造成了西方那种环境,教慢慢的就压过了政。”

  “但,我们不是的,从最早开始,上层为了统治,对宗教的观感,就一直是工具。”

  “祭祀是这样,儒学是这样,佛教是这样,道教还是这样。”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宗教虽然能翻起一些风浪,但是永远压不了政。”

  随后,李恩凡从最早的祭祀文化开始慢慢的讲起。

  “我们的土地上,最早是二元制,部落的首领,掌管祭祀的祭司,他们都能够插手部落的事务。”

  “但从颛顼帝开始,绝地天通之后,部落的首领成了大祭司,对神权的解释由首领来昭告天下。”

  “祭司,就成功了一个工具人。”

  “需要你的时候,会把你拿出来给全天下解释,但不需要的时候呢?就养着你而已。”

  “所以宗教在我们的土地上,最早从源头就已经掐灭了。”

  “信仰的,或者说信奉的,只有虚无缥缈的老天。”

  “但天是一个很抽象的事物,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代指,而西方信仰的,你们知道,那是一个具体的代指。”

  “所以我们这片土地上,从很早开始,就很难诞生什么宗教和教派。”

  说完这些,李恩凡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

  然后开始讲起了佛教。

  “佛教最早传入中原,是在两汉交替之际,洛阳的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

  “但为什么佛教在中原一直不兴盛,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就开始兴盛了呢?”

  “这就要说到东汉末年时期道教的黄巾起义。”

  “道教,最早可以溯源到先秦时期,那个时候的诸子百家里面的道家,就是道教的思想来源。”

  “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道家与道教是他们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这个非常重要,因为现代很多人对道教的观感以及好感,其实是道家的思想,并不是道教的教义!”

  “习惯上有时也称道教为道家、黄老。严格来说,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

  李恩凡说到这里的时候,语气很是严肃。

  因为他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发现,道教大多时候都和历史上的佛教是没有什么区别。

  现代人对道教的好感,都是把对道家的思想好感,代入到了道教之上。

  ““道家”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

  “他们在思想理论上都以“道”为最高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教的思想来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