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有人推动第3/3段
但她想过,陈恪一定想到了这点,而且有办法。
这是一套连环计,一环套一环地展开,直到取胜或者无计可施为止。
张出尘相信自己的判断,但不敢否定刘太后的看法,知道刘太后不认为陈恪的谋略很高,所以也就没在意他。
而出现这种情况也与曾乐行有关。
杨牧认为陈恪极有谋略,在给曾乐行的信中详细说了自己的看法。
曾乐行信重杨牧,接受他的看法,也如实向李祯做了汇报。
可事后却发现这里有漏洞,一旦刘太后知道这件事,必然加重对李祯的猜忌。
于是安排心腹幕僚模仿杨牧的笔迹写了一封信,再将这封删删减减的信交给了谭远忠。
当谭远忠看到信首写到,“敬呈曾大将军并转谭相”后立刻接受了这封信,还将这封信上奏刘太后御览。
得到这个消息曾乐行就知道这事闭环了,派出心腹前去安定城通知了杨牧。
所以刘太后知道陈恪,却不知杨牧对陈恪的评价,就没将陈恪当回事。
但陈恪的胆大妄为让刘太后关注他,今天一句“不生而养、一世难还”,让她突然发现陈恪的利用价值。
刘太后不重视鹤翔书院那帮少年,可不能不重视太学院,那些太学生的金榜题名率很高,影响也大。
而国子监的那些生员们都是衙内,他们的态度将会影响那些贵族和高官的想法。
陈恪对他们的影响极大,从整齐的念诵声就能知道。
得到这个消息,刘太后想到一种可能,陈恪的态度很坚定,太后与皇上就应该是最亲密的母子关系,而她需要这种坚定的态度,不论是不是掌权,李祯都不能跟她翻脸。
这是一个坚实的保障,当人们都认定这层关系时,自己就可进退自如了。
而认定这层关系需要一个有声望的坚定的倡导者。
陈恪就是这个倡导者,还得到胡缓和高适以及大多数国子监、太学院师生的支持。
但这样还不够,陈恪的名气不大,等他辩经之后名气再上一层,影响的范围就会更大一些。
刘太后的想法明确了,让薛媛带张出尘进宫,用张出尘控制陈恪。
她是太后,陈恪是助讲,两人的身份地位相差的太悬殊,她不能亲自出马笼络陈恪。
她有些着急了,因为听说了那首“二郎神”,也知道柳乘风是杨国斌的外甥,还知道有人在大力宣传柳乘风。
这首词确实不错,对喜爱诗词的大兴人来说,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会让他立刻闻名遐迩,陈恪进行一百堂内涵深刻的讲学,也不如一首好诗词更有用。
在这一点上刘太后有些无奈,陈恪做过一首“破阵子”,不论在意境还是气势上远远超过“二郎神”。
可这首词不是娱乐词,其传播的速度远远没有“二郎神”快,何况还有人在大力推动,今天就有人将“二郎神”谱成曲,还专门举办了诗会进行传播。
刘太后得到消息,漱玉馆正在这么做。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