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孙权伐魏失良将,东吴兵败陷困局第2/2段
文聘听闻,忆及曹操昔日赏识之恩,感慨万千,遂决定改弦易辙,归附曹植麾下。夏侯尚等人闻之,喜不自禁,欲为文聘表功,文聘却以归附已晚为由,婉言推辞。
孙权兵败,率残军退回江东,一路之上,士卒垂头丧气,士气低落。孙权虽懊恼不已,然好胜之心使其不愿承认过失,对群臣称:“此次失利,乃天不助我,非战之罪。”但其内心亦知此次伐魏之鲁莽,遂重新审视东吴军事战略,决意不再轻举妄动。
许都曹植闻孙权伐魏失败、文聘归附之讯,喜出望外,遂召集群臣商议巩固曹魏局势之策。
曹仁奏道:“陛下,今孙权新败,东吴内部必人心惶惶。吾等可趁机加强边境防御,同时遣使者分化瓦解东吴。”
曹植点头认可,又问曹洪:“叔父意下如何?”
曹洪捋须道:“陛下,子孝所言极是。吾等可于军事上佯装行动,使孙权不敢妄动。”
于是,曹植下令加强与蜀汉边境之防御,并于与东吴接壤边境增调军队,佯装进攻之势。
蜀汉杨再兴等人听闻东吴伐魏兵败之事,杨再兴对赵云道:“子龙兄,今东吴受挫,曹魏虽有动荡,但文聘归附使其有所增强,吾等亦需重新规划战略。”
赵云颔首道:“振武所言甚是,吾等可暂且按兵不动,静观局势变化,再做定夺。”
此时三国局势,仿若一盘精妙棋局。孙权于江东休养生息,曹植于许都积极谋划,蜀汉则于一旁伺机而动。
孙权返回江东后,着手整顿内部。其深知此次战败损及东吴威望,遂采取措施稳定人心。一方面惩处作战不力之将领,另一方面安抚士卒,发放物资。
同时,孙权重新考量与曹魏、蜀汉之关系。孙权意识到,此刻与曹魏为敌或非明智之举,遂决定遣使前往许都,试探曹植之意,探寻和谈之可能。
曹魏内部,曹植之举措获不少大臣支持,然亦有人担忧东吴求和乃缓兵之计。曹植陷入沉思,深知其中风险,但亦不愿错失稳定局势之契机。
蜀汉杨再兴等将领密切关注魏吴动向,认为若魏吴和谈成功,于蜀汉不利,遂上表刘禅,建议加强军事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刘禅接表后,与诸葛亮商议。诸葛亮剖析局势,认为可先遣使赴东吴,探孙权之真实意图,同时于军事上做好应对魏吴联合之准备。
于是,蜀汉使者启程前往东吴。孙权接见蜀汉使者,双方相互试探,皆欲从对方获取更多情报。孙权称东吴伐魏旨在维护三国平衡,并非针对蜀汉。蜀汉使者则回应,希望东吴保持克制,勿轻启战端。
许都方面,曹魏使者与曹植商讨和谈事宜。曹植提出,东吴需归还此次伐魏所占曹魏之地,并向曹魏称臣。孙权闻此条件,怒不可遏,道:“曹植欺人太甚,吾宁再战,亦不受此辱。”
局势由此再度紧张,孙权决意加强军事防御,应对曹魏可能之进攻。曹植亦做好再战准备,任命夏侯尚为都督,率军驻守合肥。
蜀汉见魏吴关系破裂,觉有机可乘。杨再兴提议联合曹魏,夹击东吴,赵云却持不同观点,认为可坐观魏吴相争,待其两败俱伤,蜀汉再从中渔利,不宜过早卷入。
蜀汉内部对此众说纷纭,将领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刘禅犹豫不决,望向诸葛亮,盼其建言。诸葛亮沉思片刻,道:“陛下,此时可暂且按兵不动,持续观察魏吴局势。若有机缘,可出兵援助较弱一方,以平衡局势,从中谋取利益。”
至此,三国局势陷入微妙平衡。魏吴对峙,剑拔弩张,蜀汉则枕戈待旦,伺机而动。各方皆为自身利益精心谋划,此三国风云,后续将如何演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